当前位置: 观赏鱼 >> 观赏鱼的繁衍 >> 观赏鱼突然暴毙,它有可能是元凶
大家好,我是水族老司机,水族届的一名小学生。在各个论坛,鱼友群里总有些伪大神在教导新人怎么样用药。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详细的聊一下这种毒鱼药。
养鱼既是养崽,又是养心。
对于爱鱼的鱼友,我们操着父母之心,时时刻刻担心温度低了、生病、不吃饭、长水霉、要治病等等;
但是观赏鱼的发展环境并不像人类,医院诊断,对症下药,当我们的鱼仔仔生病时,我们面对未知的鱼病手足无措,就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咱也不清楚,咱也不敢问。关键咱就算敢问,身边也没人懂啊!
我们往往只能根据多年来鱼商以及鱼友的经验进行诊治,这时往往“有经验”的大佬就会给我们推荐“包治百病”的含孔雀石绿的相关药物。
每一条观赏鱼从养殖场到客户手中往往经过多次的运输,水质的不断变化,物理碰撞摩擦,对观赏鱼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温度变化、晃动、水质不断恶化、观赏鱼受惊冲撞、继而受伤、细菌真菌感染,都是挑战。
这个时候,孔雀石绿的作用就被发现并放大了。人们逐渐发现,孔雀石绿对运输过程中鱼体的损伤率会大大减小,甚至对濒死的鱼类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时甚至出现“回光返照”的效果。
化学的发展推动社会的便捷性,在背后却又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孔雀石绿事实是一种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主要用于铜的提炼和供作颜料。
危险代码:Xn,N
危险等级:22-41-50/53-63
安全等级:26-36/37/39-46-60-61
联合国编号:UN
年,孔雀石绿在鱼类养殖、繁殖、运输中使用,被广泛用于预防与治疗各类水产动物的水霉病、鳃霉病和小瓜虫病等。随着科技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鱼内残留时间太长,且其具有高毒素、高残留及“三致”等副作用,鉴于此,许多国家均将孔雀石绿列为鱼类养殖禁用药物。
我们的实验员也对孔雀石绿的具体毒害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其毒害性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1、强毒性
研究表明,孔雀石绿及隐色孔雀石绿对实验动物具有急性毒性,孔雀石绿进入鱼体内转化为隐色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的亲脂性,使其很容易透过水产品动物组织的间隙,在短时间内聚集形成有效血药浓度,会损坏鱼类肾、肠等器官,阻碍鱼体正常排泄和解毒机能,药物蓄积中毒,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孔雀石绿隐性孔雀石绿(亲脂、有毒)鱼体内快速蓄积损害肾、肠等器官
2、高残留
当孔雀石绿进入动物体内后,通过体内生物转化的过程,在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隐色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具有亲脂性,会在组织中快速蓄积。
使用孔雀石绿30min后鳃部残留情况3、致畸、致癌、致突变
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给予小鼠无色孔雀石绿周,其肝脏肿瘤明显增加。通过动物体内体外毒理实验表明孔雀石绿可诱发大鼠肝脏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睾丸癌等,对于观赏鱼类来说,同样会引起各种畸变、癌症、发育不良等。
观赏鱼的病变往往是由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体内不断蓄积的隐性孔雀石绿在外部环境波动、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就会引起各种病症。
直到今天,孔雀石绿的代替品,分子式为C48H72O14(B1a)·C47H70O14(B1b)的阿维菌素Avermectins等广谱性治疗产品相继面世。
但是,人类对它的了解,并不比在水产养殖中有80年使用历史的孔雀石绿多。
历史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快捷性,往往鱼类的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寄生虫等疾病不是下了药就能快速见效的,需要通过判断治病原因,对症下药。
瞬间见效的背后可能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
养鱼千百条,安全第一条。
好的环境带来强健的体魄,愿每一个养鱼的朋友与鱼为友,享受养鱼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