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既可以给人类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给人类生活提供帮助和便捷,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火。一点点很小的火星,一不小心也许就会造成灾难;用火不当,或者治理不好火,也往往很轻易发生火灾。火灾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建设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自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共有宫殿多间,是中国当时至高无上的皇帝居住和活动的地方,不仅皇帝,在里面居住还有嫔妃及太监等各类宫廷服务人员上万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家”。紫禁城对应着中国古代星象学中天帝所居的紫微垣,被视为世界的中心。紫禁城还是中华国宝荟萃的圣地,是传统艺术展示的殿堂。明、清皇家收藏的珍宝地域覆盖广(远及欧洲)、时代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种类数量多(万件各类艺术品)、品质等级高(皇家收藏),使紫禁城成为世界上最璀璨的人类艺术宝库之一。紫禁城如此核心和重要,而且建筑以木质材料为主,木质是易烧物,如果发生大火,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况且当时也没有先进的消防防火设备设施;那它的防火灭火设施有那些呢?金水内河一、明代实行“火政”制度;建立“火兵”队伍和义务消防组织“火灶”。设置水缸、麻搭、火钩、组织人员,组织人员巡视、遇火则击拆报警并用配备的瓮、水桶等器具救火。到了清代则建立了专门的灭火队伍—八旗火班。为保证救火效率,当班的火班官兵要将失火点附近街道中的人员疏散,以保证道路畅通、顺利吸水还可以保障失火之处不会发生趁乱行窃的问题,这样的救火思路和现代消防中的某些原则不谋而合。此外,还制定了《紫禁城内及圆明园火班章程》。二、激桶;顺治年间激桶就已出现,因激桶在灭火中的关键效能和灭火效果,故自雍正五年起,清宫内遍设激桶。它是这一种人力操作的喷水灭火设备。利用杠杠和活塞原理,通过一提一压,将水桶内的水喷射出去,达到灭火的效果。清庭对激桶的管理方法有:储存在专门的库房内;对激桶的数量定期核查;定期派人对激桶情况进行查验,如发现破损情形,马上进行修理。光绪年间,因贞度门曾发生火灾,光绪皇帝曾下旨对火班进行整顿,重新制定《火班章程》。从内务部挑选出名精装的苏拉分两班充当激桶兵,每晚宿值激桶兵操练激桶一次,确保激桶使用技艺娴熟。三、吉祥缸;明清时期紫禁城内遍布吉祥缸,用以灭火,因忌讳“水”“火”两字,便称其为“吉祥缸”“太平缸”。据记载,清代宫廷内共有吉祥缸口,每天有人负责挑水,保证水缸满水;夏季保证水质干净,冬季保证缸内水不被冻结,每口缸下设置炭炉,昼夜不息为缸内水加温。吉祥缸四、紫禁城引水;出于风水、生活、观赏,基于防火、灭火之用,紫禁城设计了内河、水池、水井、水缸。明朝天启年间,武英殿西油漆作发生火灾,正是内金水河解了燃眉之急。在紫禁城的每个宫殿的院落,门边都掘有水井,除了用于日常生活,一旦发生火灾也可就近取水。此外,紫禁城内的御花园、慈宁宫等宫苑筑有池塘,除观鱼玩赏之用,在紧急情况下池水也可以用来灭火救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