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

中国斗鱼知识科普,教你轻松识别中国斗鱼

发布时间:2022/8/30 16:13:11   

中国斗鱼,拉丁学名为Macropodusopercularis,别名中国斗鱼、叉尾斗鱼、天堂鱼,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Class:(Osteichthyes)、辐鳍亚纲、棘鳍总目、鲈形目Order:(Perciformes)、丝足鲈科的一种动物,下纲是全骨鱼下纲IntraclassTeleostei,英文名称是Paradisefish。

成鱼体长约为七八厘米至十几厘米,大致呈椭圆形,侧扁,尾柄不明显;鳃上腔内有瓣状辅助呼吸器官,帮助它们在水面吸入氧气;腹鳍胸位,第一鳍条延长呈丝状,也可称为胸针;背鳍、臀鳍、尾鳍明显;雄鱼体色较鲜艳,雌鱼体色较暗。具体的区分主要在于尾鳍、体纹与鳃盖。首先从尾鳍看来,可先将圆尾斗鱼与其他三类区分开来。圆尾斗鱼,顾名思义,它的尾巴呈圆形,鳃盖蓝斑较明显,背鳍与臀鳍较长。而其他三种斗鱼的尾鳍则均呈叉状,上下叶均延长,因此才有“中国斗鱼”之称。普叉与其他两种黑中国斗鱼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它在体侧有红蓝相间的鲜艳条形体纹,另外,身体和尾鳍长度平均来说均稍短于另外两种黑中国斗鱼,展示的时候尾展幅度也较两种黑中国斗鱼稍窄,鳃盖的蓝斑颜色显眼。

香港黑中国斗鱼也叫香港斗鱼,拉丁简称HK,越南黑中国斗鱼也叫红鳍斗鱼,拉丁简称SPE,两者在自然状态下,体色均呈暗褐色或暗蓝色、浅黑色等,身型修长,叉形的尾鳍都很长,而且尾展也很宽大。两者相比,主要特征是前者头部两侧的鳃盖都具有一个显眼的蓝斑,头顶和前背部散布褐斑,而后者的鳃盖没有显眼蓝斑,没有体纹和褐斑,整体栉状鳞片干净流畅。

中国斗鱼的这四种不同的自然类型,还有着各自主要的分布区域,其中也有两个类型重合分布的地方。圆尾斗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北,最北到达黑龙江、新疆一带都可以寻觅到它的踪迹,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及日本。红蓝中国斗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最南到达中南半岛的越南中部地区。因此,长江流域作为圆尾斗鱼和红蓝中国斗鱼自然分界岭,实际上也是这两种斗鱼的重合分布区。虽然也有人在珠江流域寻找到过圆尾斗鱼的踪影,不过是自然分布还是人工引入,还存悬念。

香港黑中国斗鱼的分布区域则以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向东到达福建西部一带,向北到达江西南部,向西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钦州、防城、上思一带,都发现过它的踪影。香港黑中国斗鱼最早由香港鱼类学研究者林钊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香港率先采集到标本,当时他认为港黑与越黑是同种。香港斗鱼最早被正式以MacropodusHongkongensis拉丁学名命名,则是年德国鱼类学家Freyhof和Herder在其文章中的率先使用。港黑绝大部分栖息于相对封闭的山涧溪流,因为栖息的环境不同而又相对封闭,导致分化出了不少差异较明显的地方表现型。港黑分布区域的华南地区,均是普叉的分布区域,但港黑主要是在山涧溪流里繁衍,普叉则主要是在水田溪流生息,它们在共同的区域内呈现着互补分布的自然生息状态。

经野生中国斗鱼突出蓝色色彩改良而来,其实还是普叉,只不过是蓝色型的普叉。由德国人改良而来,通体泛红,无条纹,培育方式尚未知,国内玩家已在繁殖,应该很快会普及。同样经德国人改良,和红火焰类似,只不过背部和蓝叉一样呈现蓝色。截止年为止国内较少见。越黑、香港黑和普系列的两两杂交,后代再与其他品种繁殖,该类表现多变但不稳定,常因为亲本公母的对换而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即使亲本品种不变但来自不同地域的表现,后代也会有不同。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寻。F1自交后更是千奇百怪。

中国虽然是这些斗鱼的故乡,但它们的在国内的地位与在国外相比却有天壤之别。很多观赏鱼爱好者对中国斗鱼不屑一顾,甚至很多野生斗鱼被作为饲料鱼出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了解中国斗鱼,喜欢中国斗鱼,同时希望国内的鱼友也能培育出漂亮的新品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千百年来生物不断的演化转变来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才一代代生生不息的繁衍至今,褶鳃也正是斗鱼对水流缓慢、溶氧量少的环境适应过程中演化出的一种特殊呼吸器官。在观赏鱼中,褶鳃鱼除了斗鱼外还有我们所熟悉的丽丽鱼、战船、马甲、万隆等。褶鳃鱼之独特之处就在于在溶氧量极低的环境中其呼吸方式是藉助于呼吸辅助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来进行气体交换。褶鳃是由鱼鳃的第一鳃弓的咽鳃骨及上鳃骨演化而成的一种粘膜组织,其间分布有丰富的微血管,由于结构复杂也称为迷鳃,或上鳃器官。斗鱼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就是通过上鳃器官中的大量微血管释入空气,并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再通过血液循环带至全身,从而维持鱼体正常代谢。这种特殊的呼吸机制是生物在恶劣的外界环境中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结果,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武器使斗鱼成为一种容易饲养的观赏鱼。

“最早的热带观赏鱼,也是迄今为止最美丽的鱼种之一。”在西方国家,中国斗鱼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种之一,被称为天堂鱼。野生的中国斗鱼体呈长圆形,稍侧扁,眼眶为金黄色,体色呈咖啡色夹杂部份红色竖条纹,额头部分有黑色条纹,两侧鳃盖后方边缘各有一块绿色斑块。背鳍和臀鳍都有蓝色镶边,鳍上有深色斑点,背鳍、臀鳍均呈尖形,尾鳍基本呈红色深叉形。和其他斗鱼科的鱼类一样,中国斗鱼除正常呼吸器官之外,还长有迷鳃,可以直接从水面以上的空气中直接呼吸氧气。斗鱼以其艳丽的体色和好斗而为人们所喜爱。中国斗鱼生性好斗,而且偶尔会攻击其他的小型鱼类,因此建议不要将中国斗鱼与体型较小而游动缓慢的鱼类饲养在一起,当然为了避免成为大型食肉性鱼类的“点心”,也不可以将中国斗鱼和这些过于凶猛的鱼类共同饲养。

中国斗鱼的体质强健,不择食,偏爱肉食性的饵料,它们对饲养环境要求不高,对水质也没有特殊要求,可以说饲养很容易,因而受到一部分爱好者的喜爱。

中国斗鱼最大体长6~7厘米,因雄性中国斗鱼尾鳍呈燕尾状,故又称叉尾斗鱼。中国斗鱼的雄鱼体色呈明显的红色和蓝色竖条纹交替排列组成,额头部分有黑色条纹,两侧鳃盖后方边缘各有一块黑色斑块;雌鱼颜色相同但略微暗淡,同时尾鳍也没有明显的叉尾。中国斗鱼无论雌、雄,背鳍和臀鳍都有蓝色镶边,且均呈尖形,其身体上的红、蓝双色因分布不同又分为红叉、蓝叉:以红色为底色,搭配有蓝色条纹的个体称红叉,而明显以蓝色为底色,红色浅淡甚至消失,只有尾鳍为红色的个体称为蓝叉。

中国斗鱼鱼体质强健,能耐3℃低温,容易饲养。这类鱼具有特殊的鳃上器,称迷鳃器官,可以直接呼吸空气,所以对水的含氧量没有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个呼吸器官太过高效,以至于中国斗鱼必须依赖水面之上的空气,也就是说饲养中国斗鱼不能给水族箱加盖,否则会把斗鱼憋死。当然,对氧气无要求并不是说对水质也没有要求,中国斗鱼适宜弱酸性清洁的软水,必须有漂浮性水草。适宜水温25~28℃;繁殖水温28℃;pH6.0~8.0;硬5~19°dGH。中国斗鱼是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投喂鲜、干虫饵及人工饲料。中国斗鱼虽然有一个很剽悍的名字,但它们其实非常温和,和其他同体型的鱼类混养完全没有问题,它们的“斗”只局限在成熟后的雄性相遇的情况下,会为了交配权进行猛烈战斗。

文中图片均为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4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