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赏鱼 >> 观赏鱼生活环境 >> 行动缓慢的翻车鱼,可以任由海狮啃食,为还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遵循着弱肉强食的法则,动物们为了保护自己,纷纷拿出了看家本领。
比如变色龙,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用以迷惑敌人保护自己而壁虎的爬行速度极快,如果被敌人咬住自己的尾巴,他们会选择断尾来保护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的尾巴会重新生长出来,只是需要一段时间罢了。
乌龟的爬行速度可以称得上是倒数第一了吧,它坚硬的龟甲虽然是他的“累赘”,但也是他的“庇护所”。
而在海洋中,有这样一种鱼,面临天敌的“抓捕”时丝毫不慌,跑起来也很缓慢,就躺平任啃,可以说是鱼类中的“奇葩”了。
奇葩的翻车鱼
这朵“奇葩“就是翻车鱼,算是广大吃货心中的“白月光“河鲀的老乡。
翻车鱼的外形扁平,从正面看就是个椭圆形的碟子,因渔民常看见它翻躺在水面而得名。因为它叫翻车鱼,所以人们玩笑说,开车时一定不能吃翻车鱼,否则怕是会翻车。
翻车鱼移动速度十分缓慢,堪比老爷爷过马路,遇到危险时,爆发小宇宙也只能达到时速3.6千米,平均每秒1米。以孙杨为例,他游米用了约49秒,算下来比翻车鱼每秒都快了1米,以这样的游速,在危机四伏的深海之中简直是给鱼送菜的。
缓慢的速度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翻车鱼在被捕食时,居然毫不抵抗。有人曾拍到海狮捕食翻车鱼的画面,画面中翻车鱼已经被海狮咬出了一个缺口,却还是没有反抗,仍旧呆呆的在原地,看得人是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如此看来,翻车鱼简直就是个面团,任谁都可以揉搓,反正都不会反抗。照此日积月累下去,翻车鱼早就该灭绝了才对。
但事实是,翻车鱼的族群不仅没有灭绝,反而遍布世界,子嗣繁多。而且成年翻车鱼不仅体型庞大,其重量也达千克,是世界已知最重的两种硬骨鱼之一。
我们不禁疑问,如此庞大且笨拙的鱼,是如何在危险的海洋中存活?是运气还是藏有真本领呢?
翻车鱼是一种什么生物?
翻车鱼,属鲀形目,真名翻车鲀,学名Mola,是拉丁语中石磨的意思。因为它体形扁平,皮肤粗糙呈灰色,就像表面带有纹理的石磨,所以得名。
而英文中,称作“太阳鱼”,因为翻车鱼总是喜欢在水面晒太阳。生物专家们认为,晒太阳是类似剑鱼一样,利用阳光保持体温,以便游到更深处。
还有说法是晒日光浴有助于加速消化食物,同时还能让那些小鱼和海鸟把身上的寄生虫吃掉,彼此互利。但目前来说,并没有证据能证明翻车鱼晒太阳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西班牙语地区,翻车鱼被称为“月亮鱼”。这是因为它生活在热带海洋中,身体周围常常附著许多发光动物,它一游动,身上的发光动物便会发出亮光,远看就像一轮明月,故有此美称。
在其他国家中,他们依据体型来命名。如德国人和波兰人,就称之为“头鱼”,北欧国家如丹麦、瑞典则将其称为“块状鱼”。
翻车鱼,被称为“头鱼”是因为翻车鱼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尾巴,它的尾巴被一块巨大的圆形鳍片取代,整个身体头部占比约三分之二,所以叫“头鱼”。
而“块状鱼”也是因为它没有尾巴,看上去就像是一块完整的椭圆块,类似麦当劳鸡块得名。尾巴,是为鱼类提供前进动力控制方向和保持平衡的,而翻车鱼没有尾巴,就导致了它的前进动力不足,游动速度缓慢,并在低温环境中迷失方向。
翻车鱼因为没有尾巴,为了保持平衡和控制方向,就形成了一个块状的“假尾”。“假尾”由背鳍和臀鳍汇合形成,替代尾巴起“方向盘”作用。
翻车鱼主要分布于温带、热带、亚热带海洋,是世界上所有温带和热带海洋的原生物种。这也导致翻车鱼对温度非常敏感,一旦游到低于12度的海域,就会迷失方向甚至死亡。
翻车鱼身体庞大,是大型大洋性鱼类。成年的翻车鱼身长可达3米,重达千克。翻车鱼虽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硬骨鱼,但主要靠身体中的软骨组织支撑,导致它看起来扁扁的。
清除寄生虫
因为它扁平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软组织(胶原蛋白),所以很多虫子喜欢寄生在它身上,据统计高达40多种。如此多的寄生虫不得不让翻车鱼想尽各种办法来清除寄生虫,维持健康。
分布在各个海域翻车鱼有不同的办法。在温带海洋,翻车鱼通过生活在漂浮的海藻中的清洁鱼清除寄生虫。热带海洋,则油珊瑚礁鱼类帮忙清除。而最常见方法是浮上水面在沐浴阳光的同时,吸引海鸥和小鱼来吃掉寄生虫。另外还有可以用跃出水面的方式,祛除身上的寄生虫。
杂食性鱼类
翻车鱼虽然是大型鱼类,但因为它笨拙的身体和缓慢的游速,所以不仅不能捕猎大型海洋生物,还反过来被他们捕食。因此,翻车鱼主要以小型鱼类、水母、鱿鱼、虾类为食。
当然这也不排除翻车鱼嘴部较小、牙口不好,导致不能吃大型生物。翻车鱼不是肉食性鱼类,它偶尔也吃大叶藻,可见它是杂食性的鱼类。并且它的食物范围分布之广泛,从海面到深水区甚至还有海底。
产卵冠军
翻车鱼是脊柱动物中的产卵冠军,一次能够产出多达3亿枚卵,秒杀所有已知的脊柱动物。
翻车鱼的繁殖方式是在水中进行体外受精,在繁殖季节,雄鱼会先一步来到海床,找到一个适合的场地,然后用胸鳍和假尾挖出一个坑,作为“产床”,接着会发出一种信息素引诱雌性翻车鱼来此产卵。
雌性翻车鱼产下卵之后,摆摆尾巴就走了,雄鱼就赶紧排出精子,进行受精作用,并一直留在此处直到幼鱼长大。
由于一次性有上亿颗卵子排出,所以单个卵子的体积之小,刚孵化的翻车鱼幼体只有2.5毫米,重量可以不计。
幼年期的翻车鱼,看起来和它的老乡河鲀比较相似,萌萌的。但当它们发育成35毫米左右的鱼苗时,就开始有背鳍和假尾了。
翻车鱼的鱼苗可以长到原来体型的万倍,是所有脊柱动物中最极端的形变。幼年期的翻车鱼,身形娇小,为了不被吃掉,会聚集在一处保护自己,成年之后渐渐开始独居。
海洋中存在着哪些对翻车鱼的威胁
早前翻车鱼曾凭借自己的死法在网上火了一把。有被太阳嗮死、水中的盐分在身上留下了斑点打击过大死、水里的气泡进了眼睛紧张死、看见小伙伴死了打击过大死等等一系列奇葩的死法。
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对它的“翻车”的种种推测和玩笑。成年后的翻车鱼,由于它庞大的体型和厚实的皮肤,小型的捕食者都不敢来锊胡须,真正使它伤亡的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被天敌捕食。幼年期的翻车鱼即使是成群结队聚在一起,也会被金枪鱼和鲯鳅当作美食吃掉,成年以后虽然身体变大了,但由于逃跑技术生疏、自卫能力几近于无,也常被虎鲸、鲨鱼、海狮等捕食。因为它缓慢的行动速度,被海狮等盯上时,就是“坐以待毙”的真实写照。
而比天敌更可怕的是人类的捕捉和过度开发。翻车鱼的性格温和,虽然有着巨大的体型却不会轻易招惹其他动物。在人们潜水时,时常看见翻车鱼,还可以和它合影。
尽管翻车鱼有时会因为清除寄生虫而跳出水面,可能会不小心落到甲板上造成危险,但这种情况十分罕见。相对于翻车鱼的无害,人类对它的态度堪称恶劣。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飞速提升,使城市进程加快,但这是人类牺牲环境取得的成果。为了发展,人们牺牲环境,将垃圾扔地到处都是,地上丢不了了,就把垃圾丢到海上。
现今,太平洋上的垃圾岛已经有新疆自治区那么大了,并且垃圾会被阳光分解成小颗粒,藏在水里难以打捞。这些漂浮垃圾漂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母一样,蠢萌的翻车鱼就会把它当水母吃下。
因为漂浮物是塑料制品,凭翻车鱼的胃无法消化,吞多了就会塞满它的胃,最后吃不了其他东西,被饿死。比饿死更可怕的是,如果塑料袋没进入胃里,而是卡在了翻车鱼的咽喉齿,那就只能活活噎死。
除了环境的恶劣,翻车鱼的食用价值也是使它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在亚洲,特别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翻车鱼被当做美食被捕捞上来。翻车鱼在日本使用做刺身,在中国台湾人们则是使用它的肠子,做成名菜“炒龙汤”,据说价格比龙虾还贵1倍。
同时它的某些身体部位还可用作药材,入药。由于和河鲀同属鲀形目,所以翻车鱼的内脏器官也是有毒的。这导致身处美食荒漠的欧洲人,禁止将翻车鱼制成食物,以防中毒。同时翻车鱼的鱼皮还可以作为熬制明胶或鱼油的原料。
翻车鱼在欧美地区,没有多大经济价值不会被捕捞,但是,因为它太大了所以常被作为副获被捕捞上来。在美国,人们常在捕捞剑鱼的流刺网中发现翻车鱼,一网中起码有30%的占有量,而在地中海地区这个数量攀升70%到90%。
而渔场对于翻车鱼的意外捕捞和伤害不受管制,有的渔民会生气的将他们的鱼鳍割掉,因为他们认为翻车鱼一点价值都没有,还占了那么大的空间,费力还费网。而可怜的翻车鱼,被割掉鱼鳍后就会因无法游动而死去。
翻车鱼蠢萌的外形也是被捕捞的原因,人们将它作为观赏性鱼类放到博物馆去。最早在年,佛罗里达州的渔民捕获了一条重达0千克的巨型翻车鱼,由于体型巨大,所以当地人将它送到水族馆里。
因为人们没有饲养翻车鱼的经验,所以只能摸着自行摸索如何喂食、清理寄生虫等事项。直到年,人们掌握了人工饲养翻车鱼的各种技巧,翻车鱼从此成为了观赏性鱼类之一。尤其在日本的大阪海游馆和葡萄牙的里斯本海洋水族馆中常见。
所以比起海狮,人类才更是翻车鱼的灾难。人类开发出翻车鱼身上的各种价值,于是对它的捕捞加大,导致翻车鱼数量下降。
同时海洋垃圾、海洋污染(核泄漏)、填海造陆也破坏了翻车鱼的生存环境,使它的族群减少。
在人类的频繁活动之下,翻车鱼已经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易危等级。但在人类活动影响翻车鱼之前,势弱的它是怎么在天敌口中活下来的呢?
翻车鱼动作迟缓,为什么还没因天敌捕食灭绝
虽然翻车鱼性情温顺,但架不住有一副“孔武有力”的身体,凭这就让一些小型捕食动物望而生却了。而想要另辟蹊径,通过下毒来捕食翻车鱼,对于有着河鲀毒素的翻车鱼来说更是不痛不痒。
而那些可以捕食翻车鱼的大型动物,在它们的菜单里,翻车鱼也是最后一名。
这是因为翻车鱼的皮肤。翻车鱼的皮肤,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在受到攻击时还能像壁虎一样改变颜色,骗过捕食者。此外它的皮肤很厚,腹部皮肤达7.3厘米,并覆盖有一层细齿状突起和粘液,一般的掠食者难以破防。
其次,翻车鱼的肉质并不鲜美,未经烹调的生肉实在是味道欠佳,难以下咽。所以一般只要不是饿极了,捕食者们是不会想要去捕食难啃又难吃的翻车鱼。曾经有研究表明,在人类误捕的只翻车鱼中,只有1只被掠食者啃咬过的痕迹,可见捕食者对它的不屑。
由于翻车鱼的食用价值低,海洋中的捕食者更像是把捕捉它当作一场游戏。特别是海狮,它们将翻车鱼视作玩物,经常是将它的鱼鳍咬下来,观看翻车鱼的死亡场景。更过分的,还会把被咬死或咬伤的翻车鱼拖到海面上,让海鸥来啄食。
在天敌的猎杀下,翻车鱼能不致灭绝,全靠它强大的生殖力。毕竟翻车鱼的繁殖能力堪称世界鱼类之冠,成年的雌性翻车鱼一次能产出3亿颗卵。
如此大基数的卵子,数量是够了但它的质量却不能够保证。并且由于翻车鱼是体外受精,精子依靠水流向卵子结合,导致成活率低下。而侥幸结合成功,在长到幼鱼的过程中也可能被金枪鱼等吃掉,所以最后能够成长到幼鱼的大约只有30条。
不过虽然繁殖的成活率低,但成年之后被捕杀的概率也小。如此两相抵消之下,翻车鱼仍然能遍布世界,逍遥的活在海洋里。
结语
是人类的过度捕捞和频繁活动,打破了翻车鱼平静的生活,影响翻车鱼的生存。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反思,保护濒危的翻车鱼,对此我们应建立相应的保护区和制定法令,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多样性。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物种以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