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赏鱼 >> 观赏鱼生活环境 >> 新手为什么总养不活观赏鱼
很多初涉水族圈的鱼友们在开始饲养观赏鱼的时候大多都会遇到死鱼的情况。
即便这些水族爱好者当中有一些人已经从一开始就学习了相关的观赏鱼养殖知识的条件下,死鱼的情况也是会出现。
难道说新手养鱼必须要经历死鱼的历练么?今天老青年就和大家聊一聊新手养鱼为何总是爱死鱼,以及导致死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条观赏鱼在鱼缸中死掉,我们首先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观赏鱼本身有问题,一个是饲养环境有问题。
我们首先来说说观赏鱼自身的问题。很多新手玩家在一开始入手买鱼的时候,无论是什么品种的观赏鱼,大家大多都是会选择这个品类之中比较大众化的那一个种类。
这是大家在水族圈里消费购物的一个普遍趋势。
毕竟新手在养鱼技术上还没有练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大家谁都不会贸然去饲养那些价格不菲的所谓精品鱼。
所以大家选择一个价格比较适中的商品鱼往往是一个比较主流的选择。
但是商品社会市场经济下,价位适中的商品鱼并非消费者想象的那样简单。这里面包含着渔场和水族店各个方面的竞争。
所以当你决定选择一个价格范围内的同类观赏鱼中,你会发现不同的水族店老板会介绍给你大量的品种,其中甚至还有一些看上去属于精品的品类。
于是原本只是想着选择一个合适价位的大众品种先练一练手的你,面对众多超出自己预期的漂亮小鱼儿,通常都会改变自己的想法,选择了自认为的性价比很好的观赏鱼回到家里。
老青年告诫大家,在水族店里永远没有捡漏这一说。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在水族圈里体现的是淋漓尽致。
当你用一个低于市场常规价格购买的看上去品相还过得去的观赏鱼,实际上往往都会存在一些瑕疵。
如果只是品相上的出入对于新手来说还不算是一个坑。能够低价购买到同类观赏鱼的情况往往都是观赏鱼存在着一些疾病或者是即将到寿命的老头鱼。
举一个水族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例子。在销售孔雀鱼的水族店里,即便是同品系的孔雀鱼,一缸略低于标准成体尺寸的孔雀鱼售价往往都是价格比较高的。
而旁边一缸完全成体尺寸的孔雀鱼的价格却又会低一些。其中不乏大腹便便的带仔母鱼,很是吸引消费者的眼光。
而且商家通常会用促销等等话术引导消费者,让其觉得购买这样价格优惠而且又是成体的孔雀鱼,回家不久就会开枝散叶繁殖后代,岂不是性价比很好的选择?
殊不知这些孔雀鱼往往都是2年以上繁殖数代的老鱼了,这些寿命有限的孔雀鱼繁殖后代的畸形率很高,甚至还有可能在没生产前就会衰老而死。
除了正常寿命已经所剩无几之外,这些老鱼往往还代表着抗病能力的减弱。有些孔雀鱼可能在商家销售的鱼缸中已经是带病状态了,这不仅对于它的存活条件岌岌可危,而且还可能对水族玩家家中已有的观赏鱼造成威胁。
这样的孔雀鱼在繁殖孔雀鱼的老手眼里,不是特殊原因绝对不会是他们的首选。
而新手面对这样的诱惑,往往都会忽视这些已经表现出塌腰,瘪头等症状的情况,尽力在鱼缸中挑选出状态比较活跃的孔雀鱼。
有些新手玩家即便是知道这是一缸老鱼,但是还是想搏一下,捞取一些大肚的怀孕母鱼期望回家以后繁殖出下一代也好。但是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母鱼繁殖后很快死亡,而繁殖的一窝小苗最后成长起来的效果也差强人意。
以上只是用孔雀鱼的一个简单例子来阐述选鱼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相同价位的条件下,首先要选择健康的观赏鱼,其次才是看品相,最后再去考虑性价比的事情。
那些看似捡了便宜的消费行为往往最后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隐性消费和困扰。
说完了鱼的情况,我们再来聊一聊饲养环境的问题。
无论是水族新手还是养鱼老炮,新买的观赏鱼来到自家的鱼缸中,对于它们来说都是要面对水环境的变化的挑战。
新手和老手的区别就是看他们提供给新鱼入缸时候的水质条件和饲养环境是否能够适合它们的存活和生长。
水族新手一定要在鱼缸的硝化系统健全稳定运行的条件下再去购置观赏鱼。
很多水族玩家新人在鱼缸刚刚运行几天的时候就开始四处购鱼,兴冲冲美滋滋地将它们弄进自家的鱼缸。可是要不了多久,各种状况频繁出现,鱼儿也开始接二连三的生病,死亡。
所以想养好观赏鱼,一个稳定健全的硝化系统一定要在鱼儿入缸之前搭建起来。
现在水族交易不止是本地的水族店消费了,很多玩家通过网购或者外地鱼友之间的交流进行线上交易。
这种情况往往也意味着鱼儿要经历时间很长的物流运送才能够到达。因此做好鱼儿的入缸操作也更加重要,很多时候并不是商家或者鱼友发给你的鱼儿有问题,而是新手们的操作不当引起的鱼儿死亡。
这种远距离购买的观赏鱼一定要经过适当地入缸前处理才能有效保证它们的安全存活。
老青年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对新鱼入缸的操作。
新鱼进家先过温
新鱼到家以后首先不要急于拆袋,而是把包装袋放到鱼缸中进行过温。尤其是热带鱼,它们对于温度的急剧变化十分敏感。一般来说过温半小时左右就能够让鱼袋中的温度与鱼缸中的水温保持一致。
拆袋之后要过水
各地的水质条件不同,所以原来鱼儿生活的水环境和本地的水质环境肯定是不同的。因此通过过水操作让鱼儿逐渐适应环境非常重要。
过水操作并非完全的越慢越好,因为通过长途运输,鱼袋内的水质条件通常都是比较差的,氨氮浓度通常都会很高,只是由于在密闭充氧的环境中压制住了它们的有害作用而已。
而拆袋之后氧气的释放,鱼袋中的鱼儿往往都会出现缺氧和氨氮毒害的双重压迫。过水时倒出大部分袋中老水,留有1/5的程度即可,同时提供丰富溶氧度的新水缓慢注入(有条件的可滴流操作),保证鱼儿能够逐渐适应过水过程。
如此按照30分钟循环操作几次,保证最后鱼儿没有异常后才算是过水完成。
检疫消毒不可忘
很多鱼友往往盲目自信,过水完成后就把新鱼放到家中有鱼的鱼缸中。实际上这样操作的隐患极大。
新鱼身上带有的菌落情况我们不得而知,有些甚至在卖家哪里处于无症状的健康状态,但是环境的改变往往会成为观赏鱼病爆发的诱因。
或者是新鱼本身已经有了抵御某些病菌的抗体,可是它自身携带的致病菌却能够引起家中这些不具有抵抗能力的鱼儿染病死亡。
所以完成过水后的新鱼,最好进行一下消毒杀菌检疫。
至于检疫的操作,主要是分外部药浴消杀和体内寄生虫检疫。水族用品中有专门的商品检疫药物可供大家选择,而老青年自己针对一般品种的观赏鱼常备的主要是黄粉,甲硝唑等等。一些特殊的鱼种的检疫还是建议采用国际公认的品牌药品进行建议,质量有保证,口碑也是很不错。
尽量提供隔离观察
最后要说一下隔离观察饲养的事情。通常情况下经过检疫的鱼儿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对于一些价格不菲的观赏鱼,还是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隔离观察饲养一段时间。
这样的操作无论是对新鱼还是家中的老鱼都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做法。
经过隔离观察一段时间,鱼儿本身隐藏的暗疾或者我们之前忽略的情况会逐渐暴露出来,而通过隔离饲养能够给我们留有一个缓冲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处理和救治。
一般来说隔离两周左右时间,鱼儿会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投喂习惯,在保证它们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合缸操作了。而经历这些操作后的新鱼,即便是水族新手,想养死它们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