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

预计产值近10亿元攻克育种难关,海南

发布时间:2022/10/11 22:14:44   

「本文来源:椰网」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王春棠摄影报道)9月17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从多纹钱蝶鱼苗种规模化高效繁育技术研究项目现场验收会上获悉,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东海所)琼海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鉴毅团队历经4年多的科研攻坚,攻克了银鼓鱼苗种规模化高效繁育技术难关,使银鼓鱼走上产业化、规模化成为可能。目前,市场共投入银鼓鱼鱼苗2亿尾,预计产值近10亿元。

记者在东海所琼海研究中心看到,研究人员使用网捕工具随机“打捞”池内的银鼓鱼,为它们“量身长”“测体重”,在随机测量的5只成鱼中,平均“身长”超过25厘米,“体重”超过g。

当天现场验收会邀请了海南省科技厅、农业厅,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专家参加。

专家查看鱼类生长情况后,现场召开验收会,听取中水产院东海所联合海南省农业学校等单位的汇报。经过现场专家的一致评议,该项目获得一致通过。

据了解,银鼓鱼,学名多纹钱蝶鱼,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海水鱼类。

据刘鉴毅介绍,在南海海域有银鼓鱼原种,然而目前资源逐年锐减,是待开发的优良养殖新品种。该团队自年6月起开展银鼓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至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事实上,我们在年已经开始探索规模化高效繁育,到目前取得了重大突破。”刘鉴毅表示,银鼓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其实现规模化养殖将有助于我国海水养殖从消耗大量蛋白和小型鱼类的肉食性鱼类养殖转换到消耗少量蛋白和吃藻类的植食性鱼类养殖,有助于渔业绿色发展、减量增收,提质增效,也有利于我国渔业资源的保护。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石耀华表示,海南5至8月份气温、水温高,90%的鱼苗苗种不能生产,而银鼓鱼耐高温,其繁育期为5至8月份。因而银鼓鱼能够有力填补该季节海南苗种生产空白,减少养殖池的空置率,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并补充市场急需的适养品种。

陵水德林诚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德林从年开始参与银鼓鱼鱼苗养殖。

“我们目前有百余亩鱼塘养殖银鼓鱼鱼苗,今年共出塘约万尾鱼苗,其中单口鱼塘出塘鱼苗高达万尾,出苗率大大超过了金鲳鱼,它一般生长两三个月就可以上市,对养殖户来说周期短、见效快。”

据了解,今年银鼓鱼市场总计投入约2亿尾鱼苗,大部分由海南提供,其已推广至广西、广东、福建、湖北等地。该鱼市场价约每斤20元至25元,已经成为一项亿级产业。

东海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银鼓鱼上下游产业链加大科研投入,加大饲料、病害防治、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力争实现“一条鱼一个产业”的目标。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9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