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

它是外来物种,没有天敌破坏生态环境,有人

发布时间:2022/11/3 13:43:46   

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物种丰富,形态各异,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会保持一定的自然平衡。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了动态平衡联系,这也是我们的世界能够自我维持的一种重要因素。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的频繁交流,不同的生物可能会被带到世界各地,这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而言,有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也有可能是个灭顶之灾。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鱼类,原本是为了改善当地水体环境而引入的,却不曾想它没有天敌,很快便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至今也还是一个未解的难题。它就是今天要介绍的清道夫鱼。

清道夫鱼,学名甲鲶,又名吸盘鱼、吸口鲶,原产于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经常可以看到。清道夫以喜食水体残饵、水下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得名。清道夫鱼体呈半圆筒形,尾鳍呈浅叉形,喜欢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20℃以上,成年鱼体长达到30厘米,常活动于水体底层,具有适应强、易饲养、杂食性、耐低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清道夫会在水底啃食一些青苔和藻类,处理其他鱼类的排泄物等垃圾,使得水体优化变好。

不过由于外来物种的原因,清道夫在当地没有天敌,因此迅速繁衍开来,过多的清道夫不仅没有使得水体优化,反而把其他鱼类产在石头上的鱼卵吃的干干净净,让许多鱼类无法进行繁衍,加大了其他物种灭绝的危险,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地水体的一个恶霸,这个危险因素还一直持续着没有得到解决。

这时候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很自然的会有一个想法:不能把清道夫煮来吃了吗?其实,这种想法由来已久,也有很多有志之士进行了尝试,但是都以失败告终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国内泛滥的清道夫,个头都很小,鱼肉少且鱼刺多;二是清道夫有一股强烈的土腥味和腥臭味,哪怕用四川重口味的酱料也无法扭转这种感觉。其实,在清道夫的故乡--亚马逊流域,当地人是会捕捉清道夫来使用的,不过那里的清道夫体型较大,有的甚至粗的就像人的手臂,这种体型才会有丰富的肉来使用。没有了国人食材的帮衬,清道夫又可以继续泛滥成灾了,想想也是很可怕的。

现在有些人把清道夫作为一种观赏鱼,养在水族箱里吸食藻类和水中垃圾,作为水族箱忠实的清洁工,这也算是它的一个合理利用吧。不过对于河流中泛滥成灾的清道夫,不知大家是否有什么合适的措施可以建议呢?毕竟是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美好的生态环境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3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