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赏鱼 >> 观赏鱼的天敌 >> 百思不得其解,村话饿不死的鱼,撑不死的
俗话说“饿不死的鱼,撑不死的鸟”,还是具有一定依据性的!你不信也无妨,若有闲情逸致呢,且听我跟你慢慢唠唠嗑,叙叙旧,曾经,我也是个村里人,鱼为什么饿不死的道理我都懂。
对于男人有多么爱钓鱼,才是真的问题~
城里人爱养鱼,村里人爱喂鱼,只不过是取决于数量的多少罢了,一个是养尊处优,一个是群居喂养,生活环境的局域性不同,也造就了鱼儿们的命运不同。
就好像,我凭啥出生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人,而有的人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
对于鱼为什么饿不死这个问题,非常有科学探索趣味,虽然咱们是个农村人,但从小就知道,这鱼儿“扛饿”的道理。
小时候屋落院子里,有一口青石大水杠,从未放过水,却在下雨天接满了水,随着时间流逝,这缸里的水会慢慢长出青苔之类的杂物;
仔细观察,还会有一些细小的红色与黑色交杂着的水生虫子,在里面悠闲自得,游来游去。母亲时常喊我远离水缸,不是怕我被淹着,而是怕我喝里面的脏水而生病。
有一天,父亲下田干活的时候,幸运的是抓了几条鲫鱼,正好可以改善家里的伙食,毕竟二三十多年前,家里可是穷得叮当响,那可真的是许久不见油荤,甚是想念。
由于有两三条特别小的鲫鱼,可能还不够塞牙缝,父亲随手就丢进了院子内的大水缸里,时间一长可能忘记了,后面就一直没有管过这鲫鱼。而我每天都会去瞅一瞅,看一看,这鱼儿啥时候能长大点,也好再尝尝鲜美的鲫鱼汤。
时间过得很快,而这缸里的鱼儿也长大了一丢丢,却从来没有喂过食物,我也是非常好奇,就问父亲,这鱼儿不吃东西也能长大?难道它们饿不死吗?好神奇啊。
父亲说,这鱼啊不是饿不死,你想想看,鱼在没有丢进水缸里的时候,长满了青苔和小虫子,那么好多天都不下雨,形成了死水,还会发臭,而自从放了这鲫鱼儿,你再仔细看看,还有以前那么多青苔和小虫子吗?
鱼儿不是饿不死,而是这些青苔和小虫子它都可以吃,让会发臭的死水也变得清澈见底,很干净,只不过这些小东西勉勉强强只能够维持生存,却不足以让鱼儿们快速长大。
如果这水缸里的鲫鱼多了,也还是会出现饿死的鱼,因为食物不够了,也就应征了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如果鱼儿多了,粪便也就多了,水缸里的水也还是会混浊。
这就让很多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只要有水的地方,通常是两年以上的水,自然而然就会凭空而来,出现各种鱼类,比如鲫鱼、草鱼、鲤鱼、螃蟹、甲鱼、小虾等等。
这些统称为水中鱼类的生命体,是由其他鸟类或者昆虫类,携带者鱼籽散播而来,也有可能是其他地方引过来的水,也携带着鱼籽。
长大了,学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鱼类属于冷血物种,不同于哺乳动物那样,需要有规律的进食。鱼类在食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会减少自身的体温热量,降低新陈代谢的排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更长的时间。也就是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鱼的体温也就比生存环境高0.5~1度。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鱼的粪尿中,存在氮,实际发挥作用也挺大,可以促进水中藻类物质的生长,还有空气中落入水中的微生物,小虫子,昆虫产的卵等,这些都是鱼儿的食物。
而鲫鱼的生命力还是蛮顽强的,一般自然环境下可以活到10年,而野生鲫鱼可以长达15年,要想饿死一条自然环境下的鲫鱼,需要很多年呢,这就是人们为什么看不到会饿死的鱼。
养过观赏鱼的人都知道,假如一段时间忘记了喂食,鱼儿的游动频率和活动量会明显降低。也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得到处活动,饿肚子就只能缩着睡觉吧。
鱼类生态学中有个“不可逆转”的概念,是指鱼的饥饿过程也是会有时间限度的,超过这个时间,就算恢复食物的喂养,它也已经虚弱到丧失摄食能力了,所以不喂食的鱼顶多是留着一口气在,指望它长大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