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

苏轼人生如梦何时觉充满禅意玄思,读后感慨

发布时间:2023/11/24 12:16:30   

今天我们来聊聊苏轼的一首经典词作《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这是一首记梦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年),正值苏轼受命担任徐州知州之时。某日夜间,苏轼于燕子楼留宿,于梦中得见才女关盼盼,遂产生深沉的情感,继而写下此词。

燕子楼据传是唐代宪宗时期工部尚书张愔为关盼盼所建。关盼盼是张尚书的爱妾。她能歌善舞、面貌姣好,谈吐不俗。自从张死后,关盼盼就一直独自在小楼上居住了十余年不嫁。

苏轼在此词中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回溯了其惊梦游园的情景,而更为宝贵的是他对于梦境的深情挚怀。该词将景、情与理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充满了哲学的深邃,又饱含禅宗的意蕴,给予读者深远的思考与沉醉。接下来,我们一同探寻此词之韵味。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宋]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首词的大意是:月光十分皎洁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轻霜,秋风送爽犹如流水一般清凉,这清秋的夜色如此令人沉醉。

环曲的港湾鱼儿跳出了水面,圆圆的荷叶露珠儿晶莹流转,这样的美景却是寂寞无人见。三更鼓响树叶飘零的声音清晰可闻,黯沉沉的梦突然惊散。

夜色茫茫,想要寻梦却是无处寻觅,到小园中去走走,心中充满惆怅。

我是漂泊天涯的游子,已经感到十分困倦;一心想归隐到山林之中去,但是故园遥遥在远方望眼欲穿。

燕子楼空,往事不复从前,佳人今日又在何处?楼中空自住着燕子而已。

古往今来如梦,世人和曾梦醒,只因为有旧欢新怨缠绵不断。

或许将来有一天,也会有人对着徐州的黄楼想起我,为我发出人事变迁的长叹吧。

苏轼在词的开篇便以“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深沉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宁静、凉爽的秋夜画面:月光清冷如霜铺洒于大地,和煦的风轻轻地拂过人的面颊,宛如流水。这种清凉之感似乎已经充实了夜的每一角落。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鱼儿在池中欢快地跃出水面,而荷叶之上,那晶莹的露珠犹如宝石般滚动。然而在这宁静的深夜,无人为之驻足欣赏。这里的描绘不仅仅是一幅梦境,更蕴含了哲理——这美好的景致每晚都在上演,但往往是在无人观赏的时刻。今日之所以得以目睹,也许是一种偶然,但若心无所属,亦可能错过这难得的景致。真正的美往往存在于偶然之中。

当深夜时分,突如其来的鼓声打破了这寂静的夜,落叶的飘飘然声响唤醒了沉睡的人。苏轼被此声惊醒后,感慨地表达了“夜茫茫,重寻无处”的情感。他漫步于宁静的院中,试图寻回那已被打扰的梦境,但遍寻不得。唯有夜色与梦境在此时此刻互相映照,似乎模糊了界限,让人陷入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境地。

在世俗的纷繁中,“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便是苏轼的深深愿景。自苏轼在宋仁宗时获得进士之名后,他历经凤翔、杭州、密州等地任职。他的仕途充满曲折,身处异地使他时常感到孤寂,对于内心的自由与超越有着浓厚的渴望,同时也怀念故乡的温暖。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这句词表现了苏轼的深沉思绪:那曾与他在燕子楼共度欢愉时光、同声共歌的伴侣已然不在。这“燕子楼空”的描述充满了深沉的忧愁,仿若能透过历史的长河,传递出无尽的人生遗憾与历史的变迁。

从唐到宋,时间沧桑,而世事已然物是人非。那亘古的建筑尚存,但那亲近的人早已离去。历代的生灵犹如在无尽的梦境中循环往复,不论男女、不分身份高低,皆难逃历史的流转和命运的安排。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这“旧欢新怨”的描写,难道不正是每个人经历的人生起伏与感慨吗?人生宛如一场梦,何人能够真正觉醒?自古至今,不论是富贵还是贫困,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百折不挠,人生就如同一梦,每个人都在其中欢乐、悲伤,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苏轼的这首词深包含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也充满人生空幻的禅意,和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是颇为类似的哲学认同。

“庄周梦蝶”的故事,或许是古今最为人们熟知的梦境叙述。故事讲述了庄周曾在梦中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梦中,这蝴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完全忘记了庄周的身份。然而,当梦醒之时,庄周深陷困惑:是他梦到自己成为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成为了他?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其作品《幽梦影》中,曾留下如此的见解:“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这句话其实是蛮有道理的。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尘世,恐怕很可能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无论苏轼真实梦见了关盼盼,亦或只是以梦为媒,寄托其情感,他皆成功地令我们陶醉其中,促使我们对人生进行深沉的思索并领略生活之真谛。“昇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与王義之所言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相映成趣。我们在参观古迹时所发出的感慨,与苏轼的情感相同:不知明年此时我将身处何方?后人若登黄楼,会不会回忆起我,提及我呢?这正显现了人对生命无常的叹息。

人生宛如一场盛大的梦,无数的人在其中饰演着各种欢愉与哀愁。而我们真正能够做的,或许仅仅是让心境更加开阔、对待世间事更加宽容。

好的,各位朋友,今天关于苏轼的《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就和您聊到这里了,您喜欢这首词吗?有没有哪一句打动了您?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聊一聊。

这里是《致远书香》,我是宁曦,喜欢节目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5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