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

2016日本最佳电影在这世界的角落,你如

发布时间:2023/2/17 19:11:17   
白癜风医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

无论在怎样的时代,人类都一样,都是笑着、哭着、高兴着、悲伤着,一生悬命地活下去。

文/库索

本文转载自一览扶桑()

在坊间比官方电影节更具公信力的“旬报十佳”,最近将年的最佳日本电影评给了名为《在这世界的角落》的动画,同时还将最佳导演颁发给拍摄这部动画的片渊须直。这有点令人意外——日本动画电影拿下旬报评选第一名,上一次还是年宫崎骏的《龙猫》。

年最火的日本动画是《你的名字》,去年11月《在这世界的角落》公映时,场面相比有些冷清:前者有超过家影院排片,后者仅在全国63家电影院上映,无论网络、电视还是街头均不见宣传广告,据说是因为没钱。它唯一一次成为新闻,还是在上映之前,通过众筹网站得到了万日元,对于拍摄一部电影来说,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钱。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年末才上映,几周后突然成为热议话题。某天早上看电视新闻,主播和嘉宾专门空出几分钟给它,相互交换观影感受。若是为了宣传的场面话也就罢了,偏偏一个个情真意切,其中某位说:“世界观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的,另一种则是在看这部电影之后的。”无论是谁,定会因这样卖力的吆喝买下这份安利的吧?

大阪,一家电影院直至年2月仍在上映《在这世界的角落》

《在这世界的角落》是一部漫改电影,原作是女性漫画家河野史代于年至年期间在双叶社《漫画Action》上的连载作品。主角是二战中一个名叫“铃”的广岛市女孩,18岁那年嫁到隔壁的吴市,从女孩变成女人的人生转变中,也正是在美军的不断空袭下,战时经济最艰难的一段。

大多数人听到这样的故事设定,先入为主便会带上“反战电影”的标签去看待它,事实上,年日本电视台曾将漫画改编为真人版,由北川景子主编,剧名前缀正是“终战电影特别篇”。动画和电视剧立场完全不同,与其说它是一部反战悲剧,不如说是一出日常小品,比起“政治理念”,它更多是“生活实感”,完全不同于高畑勋在同题材的《萤火虫之墓》以揭伤口的方式来表达悲惨,《在这世界的角落》会让人在硝烟弥漫中亦有感受到“啊,生活美好”的一瞬。

这个名叫“铃”的女主角,是那个时代普通人中最普通的一个,大概是有点天然呆吧,从未听到她对战争的控诉,只是努力地经营着普通的生活。以战争和原爆为背景,却只是专注刻画生活,在频繁的空袭中,洗衣做饭的每一天,全家人一起挖防空洞,把和服剪开缝成劳作用衣裤,傍晚坐在山丘上看军港的战舰冒出浓烟……空中投下的炸弹和不能饱腹的物资是艰难的人生之一,但只要努力活下去,常会看到他们重展笑颜,令人恍然大悟:那时的人们应该全都是这样生活的,无论在怎样的时代,人类都一样,都是笑着、哭着、高兴着、悲伤着,一生悬命地活下去。

姑且称之为“战争的日常”,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战争,而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导演片渊须直在一次访谈中被问及:“你如何在电影里塑造战争与和平?”他回答说:“‘和平是什么?’‘和平的反面是什么?’这一类问题,很容易用语言进行理念上的阐释。但它内在的东西,真正作为实体的存在,却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我想,只是普通地吃饭这件事,只是普通地继续着吃饭这件事,不就是和平吗?也就是说,只是能够普通地将普通的东西继续下去,就是和平本身。”

广岛平和纪念资料馆的留言本,据说迄今已经写了多本,每本有-人留言。我在这本子上看到了最多的“和平”和“反战”,看到了“世界一”和“地球人”

电影刚开始时,确实持续了一段时间平和的日常。即便到了年冬天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这种平和也尚未被打破。年12月,铃的父母替她进行了相亲,次年2月她从广岛市嫁到隔壁的吴市,市内穿行的烧碳巴士,因为参军未能出席婚礼的哥哥,才稍微有了点战争渗透的实感。

不久后战争进入白热化,因为物资急剧减少,实行食料配给制,温饱成了问题,做饭这件事也不能普通地继续下去。如何用远远不足的食材做成家族餐桌上的一日三餐,女主角绞尽脑汁:研究用最少米煮出最多饭的小窍门,采摘各种野草作配菜,去黑市买高价食品……还要拼命做得很好吃。

无论是河野史代还是片渊须直,在此处呈现的关于做饭的细致描写,几乎到了要用显微镜来看的地步。基调亦没有悲剧性和绝望感,每每看着不擅长家务的女主角一脸困扰,不停犯错又笑着做饭的样子,总令人会心一笑。那是世界正在发生的悲剧的同时,在世界的角落里作为个体的人们,笑着为了维系“普通的生活”而努力的样子。

广岛原爆纪念馆,惟一一座保留了原子弹炸毁状态的建筑,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电影中女主角的老家,就是在这一带。

战争时代,一个家庭主妇可以施展的空间有多大呢?彼时,一个成年人每天的主食配给量约为2合2勺(g)大米,基本不是磨好的白米或玄米,只是米糠的半成品,回家后若自行将之制作成精米,量还要减少一半。供米不足,还常会替换成红薯、土豆、小麦粉、大豆、玉米和高粱等——因此每天出现在人们饭碗中,都是混合主食。

在电影中登场的吴市,年6月主食还以大豆为主,到了7月就有一半变成了高粱,据吃过的人们说,高粱含有和涩柿相同的丹宁酸,到了几乎不能入口的地步,勉强吞咽下去,经常还会闹肚子。就像铃的苦恼那样,当时的主妇们面对如何用它做饭这个问题,感到万分为难。

在电影中登场的代表食谱,铃曾经煮过一锅“楠公饭”。这确实是战时最流行的一道节米料理,原本是南北朝时期的武将楠木正成在笼城持久战中为军队想出来的食谱,备受战时日本政府推崇,做法很简单:将玄米预先炒好,以1:3的比例在水中浸泡一夜,吸足水分之后,次日早上便能煮出惊人数量的米饭。铃满怀自信地照做了,得出了当时每个人都共有的结论:“难吃!”

其实彼时还有一种“国策炊饭法”,一升米搭配两升水,直接将没有洗过的米投入沸水中,再度沸腾后,将火调小继续煮50分钟。热水能让米膨胀,煮出比通常量多1/3的米饭来,是当时的外务次长西春彦也在《妇人之友》上也呼吁的煮饭方法。

年5月,铃开始在住所附近采摘野草,为食粮配给太少的家族餐桌想办法。关于野草的种类,河野史代在漫画中有详细描写,是她在国会图书馆中查阅大量史料后得出的结论:蒲公英、繁缕、堇菜、问荆、酢浆草。

蒲公英和繁缕是如今在超市也能买到的食材,前者常做装饰料理,后者是春天七草粥的一味,已成为栽培植物,还算常见,价格不便宜。堇菜只能在花店里找到,作为观赏性盆栽,食用性令人怀疑。问荆对现代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其实它就是传说中的杉菜系植物,没错,就是流星花园里那个“杉菜”,杂草中的杂草。至于酢浆草,如今仍是随处可见的野草。

铃用野草都做了些什么料理呢?萨摩芋蒸熟捣碎,加入问荆和小麦粉捏成圆团,在平底锅上将表面煎得微焦,是当时流行的问荆番薯饼;繁缕土豆粥,不仅能填饱肚子,味道也不差,营养丰富;白萝卜和酢浆草切丝,加上少许盐,拌成小菜,味道酸酸的;挖出蒲公英的根,意外地肥大,用来和白萝卜皮做成酱油砂糖煮,便没那么苦涩,再加上些蒲公英花;一锅清水加入梅干,煮开后放进沙丁鱼干,不盖盖子,煮到汤汁干竭,听起来美味,鱼干吃起来却是硬邦邦的;堇菜的叶子和花朵都有用,一同做成味噌汤。

电影中,正在制作繁缕土豆粥的女主角葵(图片来自网络)

从年至年期间,片渕须直召集团队举办了5次“铃的餐桌”活动,亲手制作了动画里出现过的这些料理。“用野草来制作料理的体验虽然不错,但因为担心如果只是这样会太无趣,在这之后又举行了BBQ大会这件事,说不定是失败之举呢。因为非常好吃啊。本来只是为了体会贫乏时代的主妇掏空心思制作料理的场面,却意识到如今大家已经被大量食肉的饱食记忆填满了。”片渊须直说。

战争隐藏在日常的细节里。铃家的屋子在山丘上,做饭的时候,偶尔会瞥见停在山下港口的大河战舰。铃第一次看到空袭,天空中却是五颜六色,像烟花一样绽放,她为之惊叹:“如果此刻有颜料该多好啊。”随后空袭越来越多,她的笑容随着惊叹一起消失,哥哥和友人先后战死,自己也失去了右手……最后,老家广岛市落下原子弹。在失去了笑容的每一天,还是要吃饭,数着时间流逝,思考为何要继续生存下去……我最爱看时过境迁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的情景,人人面容平静。

广岛和平纪念博物馆内,重现原子弹落下的模型

“在那样贫乏的生活中,也要维持井井有条,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千方百计地想尽办法,尽可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大概就是这部作品想表现的”,这是河野史代心中的《在这世界的角落》。“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把普通日常发出光辉的瞬间那种魅力变成电影,那时与原作相遇了。即便是微薄的光线,在战争的影子之下,也会让日常发出巨大的光芒来。”这是片渊须直心中的《在这世界的角落》。

如果不懂得普通日常的光辉,我们又将用什么去对抗时代的悲剧呢?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

以生活时尚和料理制作为主的《生活手帖》,曾制作过一期与它们定位不太相符的特集:《战争中的生活记录》,出版于年8月15日。那是终战的第24年,日本反战运动盛行,处处能看到关于战争的出版物,但《生活手帖》却有另有初衷:

“关于这场战争的经过和领导者,关于那些大型战役的前因后果,无论过去多久,依然会残留下详细而准确的记录。但是在这场战争中,那些只是沉默咬牙活着的庶民,他们为什么受着苦,吃着什么,穿着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又以什么样的方式继续活下去……关于这些具体的现实,无论哪个时代的哪场战争,几乎都没有留下记录。”

《生活手帖》杂志社再版的《战争中的生活记录》,每年夏天都会热销

出现在这期杂志中的,都是经历过战争的人,从四十岁、五十岁到六十岁,其中很多人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提笔写文章。《生活手帖》在征稿时提出了几点要求:5张原稿用纸;不要特别的事件或人物,请写下实际发生在平凡日常中,那些你现在能清楚记起的事情。最终收到了篇投稿,原本计划只用篇,也扩大到篇。

在《战争中的生活记录》中,你能看到很多铃的影子。其中有有位名叫胜矢武男的,寄来一册绘本日记,主角是每天的食料和做饭的妻子:一粒米也没有的日子,终于等到配给所送来的南瓜和茄子。清汤豆腐锅和烧竹轮卷轮,为什么那么好吃呢?好不容易入手了盐鲑鱼却没有米饭,真是一筹莫展啊。坐在地上给坐垫绣花妻子背影,坐在地上为儿子缝制防空头巾的妻子背影。一幕一幕,全都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描绘,标题竟然很愉悦的样子:《日日的歌》。

《日日的歌》

出现在《日日的歌》中的楠公饭(右上)

刊登的最后一页是在5月27日东京空袭后,他写道:

“妻子啊,今天我们也无事生还了,在空袭之后。从今往后我们的命运会变成什么样呢?妻子啊,我并不相信这场战争的前景会得到天佑,但是我相信我们将得到天佑。所以,到能够活着的最后,到最后一天为止,活下去吧。”

这本《战争中的生活记录》是我心中《生活手帖》最伟大的一册,它不再是一本杂志,而是一部史料。在平凡人的生活中浮现上来的时代轮廓。你才会明白:到最后能够完整重现时代的,只有生活本身而已。只有在那样的时刻,那些像铃一样的人们,生活在世界角落里的人们,失去了重要的人的人们,失去了青春的人们,无论白天夜晚都发着愁的人们,一边挨着饿一边努力活下去的人们,才会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生活手帖》的主编花森安治被认为是“改变了日本生活方式”的男人,他曾说:“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世上就不会有战争了。”片渊须直在《在这世界的角落》里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描述战争的时候,不要描述枪火和爆弹,描述生活。因为只有知道了生活,才开始懂得战争。

年夏天,广岛街景。看起来和任何一个大都市并无二异,却又处处能找到伤口的痕迹。

本文转载自一览扶桑

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除特别注明外,文中使用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5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