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

沧桑大铁北,工业与历史,挥之不去的童年记

发布时间:2023/6/14 13:03:55   
北京中科白殿疯 https://m-mip.39.net/man/mipso_5112737.html

走在繁华喧嚣的都市,我时常怀念童年。我是大铁北长大的孩子,我有着纯真、自由、快乐的童年,它夹杂着如歌的往事,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我喜欢用脚步去丈量城市,其实总想试图去寻找那些记忆中的坐标。

一匡街

小时候,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一匡街,我家是单位家属楼,当时为数不多的楼房,周围都是大片的工厂和棚户区。那时的一匡街就是长春城北的城乡结合部,但规划却非常先进。一匡街是宽城较早的柏油马路,两旁柳树成荫,道北有一排灌木将人行道与马路隔离,人行道里面有别致的街心花园,刺玫、丁香花开的旺盛,正好将黑漆漆的供热大管子挡上了,到了夏天,花园里有很多蜻蜓和蝴蝶飞来,引来很多小伙伴玩耍,大家自由自在。

二道沟邮局

说起一匡街,不得不提中东铁路。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并在长春城北二道沟修建了宽城子火车站,这是长春历史上第一座火车站。医院凯旋院区是历史上的沙俄铁路俱乐部,曾经的宽城子火车站就在旁边,如今已不复存在了。后来沙俄将车站和铁路沿线一片区域侵占为附属地,并修建了秋林街和巴珊街,这分别就是后来的一匡街和二酉街。这一片是长春城北最早的街区,一匡街、二酉街,三辅街是长春人熟悉的街路,而从二道沟沿着一匡街自西向东,则是一心街、二道沟街、三星街、四达街、五福街。二道沟街上的老邮局,小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那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春的第一座交通站。如今从长盛小学大门还可以看到老校舍墙上当时爱国美术教师画的“还我河山”。

一匡桥

现在,一匡街已经向东下穿了京哈铁路,跨过了伊通河,连通了八里堡。

11路公共汽车

九十年代,汽车还非常少,尤其铁北这样比较偏僻的地方,最早周边只有2路、8路和11路三条公共汽车。说公交能见证一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一点也不过分,听妈妈说,11路最初始发站在九台路附近的内饰件厂,后来延长到了二道沟,长新街扶贫市场建成后又延长到扶贫市场,直到现在的劳模会馆,根据规划,未来还会沿长新东路继续延长。这些年,11路公交车由长长的老上海铰接大通道换成长春牌单体大客车,年承包给个人变成了又小又破的小公共,再到后来的友谊中巴,直到年才收回到公交集团更换成了路下线的二手大公交车,不变的是它始终是铁北这一带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当人们每天在拥挤在车厢里,会不禁发出感叹,铁北的高楼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

一股股的铁道线将宽城隔离成铁南和铁北,铁北是大片的工厂和棚户区,对面则是繁华的商业,熙熙攘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铁北人想走出去,大多都要坐公交到火车站,然后再去往城市其他地方。如今有了地铁,轨道交通1号线从地下突破铁道的阻隔,将铁北与市中心快速连通。

现在一匡街地铁站的位置过去是军马疗养院大院,那是我儿时画画的启蒙地。那是一个树木茂盛,环境优美的大院子,我和蔼可亲的杜敬英老师就住院里,她是位老红军,家里布满了她的艺术作品,她用心良苦地培养了很多热爱艺术的孩子。

热电一厂

老工业基地

振兴东北离不开长春,长春振兴离不开铁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大铁北以来,越来越多的工厂从铁北搬离了市区,一匡街有电机厂、电动工具厂,铁北四路有热电一厂、硅酸盐厂、机床厂和粮库,这些都搬走了。热电一厂历史悠久,是伪满时期小日本建的发电厂,那高高的烟囱也成了大铁北的工业标志,去年这座烟囱才被完全拆除。

电厂大烟囱拆除时

铁北二路那是面粉厂,妈妈经常下班就去面粉厂给我买小面包,据说旁边更早时还有个啤酒厂,生产过长春啤酒。现在这里可是长春站北广场,广场上迎来送往的人络绎不绝,但很少有人能记得这一带曾经的繁忙。现在人们叫的最多的北站也绝不是这里,作为铁北人大概都明白北站在北郊,早些年坐过绿皮车北上哈尔滨的也应该都知道那儿。

机车厂

现在铁北依然是长春的工业重镇,二道沟的机车厂,现在的中车长客始终屹立在那片土地。伴随着改造大铁北的东风,聚集更多工业企业的北部新城在宽城以北正在迅速崛起。

菜市和果窖

铁北买菜便宜,大家都知道,这与这边的干鲜菜市场和78线果品批发市场密不可分。还有一个原因,那可能就是大铁北的常住人口大多是工人阶级吧!以前九台路市场和三辅街西段的二道沟市场是铁北地区比较大的菜市场,小时候经常和妈妈、奶奶一起去买菜,卖东西的商贩经常把路堵个水泄不通,卖什么的都有,很是热闹。我相信马路市场一定是很多人心目中挥之不去的回忆,直到90年代末期马路市场相继被取缔。

童年往事

我还想说我是大铁北的孩子,我的童年是自由自在的,我要感谢过去这大片的工厂和棚户区。直到现在每当看到年代大戏都情不自禁开始怀旧,我还庆幸我生在工厂大院的时代末端。记忆中我和小伙伴们老是走街串巷,这院玩到那院,很少有大人看管。革命小学附近的各条小胡同都是我们遛车子的地方,一路上遇见几个认识的小伙伴那都是常事。电厂有座体育场,就在鞍山路与铁北四路中间,后来拆了成了大土包,我们也经常去那里玩,听老人们讲附近曾经医院,医院。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台北大街立交桥都通车了,那一片却始终荒废着。在我小时候还没有台北大街,只有一条土路是父母上班的必经之路——铁北四路,后来才修了台北大街,还在旁边建起了春城游泳馆,那又是我第一次学游泳的地方,如今游泳馆也早就拆了,多年过去周围还都是大片荒凉的土地,让人唏嘘不已。

人们都习惯叫君子兰公园为铁北公园,因为那的确是当时铁北唯一的公园,尽管不大,却是我童年最喜欢的地方。公园门口的兴业街(今北亚泰大街)当时还是方石路,公园有一座挺大的水泥大门,门前有很多卖观赏鱼的,晚上这里是夜市,非常热闹。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在湖边玩了,当时水质很不错,很多小孩都在湖边捞蝌蚪,还有人钓鱼。爸爸有时候会骑车带我来这儿,赶上周末就上对面的鸽子市逛荡逛荡,再来一把肉串,叫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豆腐串,现在回忆起来都太美了。那个味儿再也没有了,但在我心中那是我和爸爸最幸福的事。所以现在偶尔我也愿意坐在眼镜家门口撸几串,喝上几瓶,铁北已然成了撸串圣地,我只能算凑热闹了……铁北的烧烤真不是吹的,长春人都知道!君子兰公园的命运非常可惜,多年来荒废没人管理,后来又因为立交桥施工不但被缩小而且破败不堪,唯有从西边流经公园的臭水沟却始终流淌着,奶奶告诉我那就是二道沟。

机车厂对面的海狮公园虽然不大,但那里有几个可以尽情玩的滑梯和游乐设施,对我来说乐此不疲,长大了就再也没去过。年的冬天我偶然间散步路过,惊喜的发现了小时候玩的那些游乐设施,除了最高的那个滑梯以外全部都还在,随手转动着锈迹斑斑的设施,一时间仿佛看到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欢快玩耍的样子,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我有幸最后记录下了这些美好的回忆,现在旧城改造后的海狮公园已经面目全非,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学校每次组织活动或者看电影,都会列队来到机车俱乐部。大厅里的哈哈镜,里面的游戏厅都让我久久不愿离去。阴冷的礼堂,巨大的幕布,微弱的灯光,陈旧的木椅,古老的音响,现在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小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长新街都有花灯,家家户户都结伴走百步来到这里逛花灯,至于什么时候没有了,我已经记不清了。机车俱乐部往东走,长新街以北就是当时真正意义上的北郊了,老人们都叫北大地。我第一次到那边还是源于小学的一次学农,往北望去是一望无垠的菜地,中间有很多粗壮的大杨树,远处是很多大棚。

年洪灾,为了迎接抗洪英雄凯旋,我和宽城区所有学校的学生们来到奋进乡的公路口热烈迎接,虽然当时那里是荒郊野外,尘土飞扬,但心情十分激动,走了那么远的路一点都没觉得累。

宽城区人民政府

岁月如梭,太多的美好稍纵即逝,很多记忆都被人们渐渐淡忘,记忆中那些消逝的让我感到失落,而那些留下来的却让我欣喜万分,但在我心中却始终有一座宽容大气之城。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正如大铁北的沧桑巨变,铁北伴随了我的成长,我见证了宽城的超越。今天高大宏伟的火车站、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飞架南北的高架桥以及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都始终掩盖不了那些老街路、小公园、旧厂房烙印在心里的斑驳记忆,浓重而有韵味。岁月伴着时光渐渐老去,但工业与历史却慢慢积淀,涣散成了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了解城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1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