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是哗仔!欢迎再次回到哗仔宠物鱼学院,我是你们的久违的哗仔院长。今天的课程内容是《如何给新买的观赏鱼消毒?》。很多同学在考虑这个奇葩的问题,而且百思不得其解。其实答案很简单——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这是一个被部分鱼友主观臆想出来的伪命题。哗仔的答案非常简单:新买的观赏鱼根本就无需消毒。看到这样的答案,肯定有朋友会质疑,这很正常,因为不是每个朋友在养鱼的过程中都喜欢动脑子的。今天,哗仔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我反对给新买的观赏鱼消毒?好了,同学们请躺好,听哗仔院长上课啦!本文适合观赏鱼新手,最萌的那种新手。预计阅读秒。先熟悉一下非常不著名的“哗仔渔场效应”什么是“哗仔渔场效应”?哗仔渔场效应指的是一种防疫的原理,指的是“不完整的防疫等于没做”。这个效应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在遥远的北疆,有一个建设在草原上的锦鲤渔场,名叫哗仔渔场。渔场建成以后,哗仔发现,经常会有小朋友来鱼塘边游泳,这可不是个好事情!淹死了人,渔场会赔钱赔到破产的。于是哗仔决定建围墙。根据计算,渔场周长米,经过哗仔的艰辛工作,终于把围墙建成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只建了米围墙。对于那最后一米,哗仔的态度是——选择性失明,假装看不见。结果可想而知,仍然可以经常看到有小朋友来渔场游泳,经营风险并没有丝毫减少。小孩子溜进渔场,那一米足够了。对于那已经建成的米围墙,只要你不把最后的一米建好,那就和完全没建没有任何区别。看似很辛苦,其实你的工作是“无用功”。这就是非常不著名的“哗仔渔场效应”。现在不著名,没关系,以后会非常著名的,因为哗仔有你们这些好朋友,我相信你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篇幅讲一个看似和养鱼关系不大的“哗仔渔场效应”呢?别急,继续往下看,你马上就懂了。给新买的观赏鱼消毒,你还觉得有必要吗?给新买的观赏鱼消毒,是个天大的误区。在这个误区里面,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鱼缸里本没有鱼,你打算消毒的鱼是第一批进入鱼缸里的鱼。大家注意,“消毒”这两个字,是针对细菌和病毒的,不是针对寄生虫的。拒绝抬杠!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消毒只是为了杀灭观赏鱼体表的疑似致病菌。杀灭体表的致病菌的目标,你是可以达到的,这毋庸置疑。常用的消毒鱼药是——大盐和高锰酸钾,不常用的是黄粉和二氧化氯。哗仔之前已经论述过了,低浓度的大盐和高锰酸钾是没有杀菌作用的,我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哗仔的历史文章,那里有极其详尽的论述。也就是说,大盐和高锰酸钾连你最基本的目标也达不到。但是黄粉和二氧化氯似乎可以。就算它可以吧!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在这里,我们等第二个问题一起来处理。第二种,鱼缸里原本有鱼,但是你又新添了一些鱼。这时候给新鱼消毒,主要目的就是避免交叉感染了。之前哗仔写过文章,建议朋友们用“哗仔独家分缸检疫法”来预防观赏鱼的交叉感染问题,核心思想是做个小实验,提前看看新鱼和老鱼之间是否会发生交叉感染,如果发生就放弃,如果不发生,就安心合缸。如果你不愿意这么麻烦,非要直接通过消毒的方式来合缸,哗仔就有必要提醒你再看一遍“哗仔渔场效应”了。如果你用二氧化氯给新鱼体表消毒,你会发现,你只是给鱼的体表消毒了而已。什么意思,看懂了吗?如果你还是一脸懵逼,哗仔可以提示你一下:鱼的肠道呢?如果鱼的肠道里有致病菌呢?你只要给新鱼喂食,它就拉出粪便,致病菌照样会随着粪便进入鱼缸水体!这个肠道,就是哗仔渔场效应中的那一米围墙!注意,如果你连肠道里的细菌也杀得干干净净,你的鱼和很可能会死的。再回到第一种情况中的那个遗留问题,道理也是一模一样的。结论:如果没有致病菌,你的消毒工作本身就是白忙活;如果客观上存在致病菌,你的消毒工作也只是建设了米围墙,还有致命的一米围墙被你选择性忽视了。在熊孩子眼中,你建米围墙,和完全没有建围墙,没有任何区别;在致病菌面前,你给新鱼体表消毒,和完全不消毒,没有任何区别。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除了在哗仔的专栏里,你很难再找到这么较真的论述了,珍惜吧,朋友!说了这么多,正确的操作是什么呢?不消毒,就是最好的选择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给新鱼消毒工作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不仅没有好处,还存在药物伤害观赏鱼的可能性,最常见的就是高锰酸钾伤害鱼的体表粘液的案例。严重伤害了鱼的体表粘液,是会杀死鱼的。另外,如果你操作不合理,还有可能把这些杀菌药带入鱼缸里,从而威胁你的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要是死了,也是有可能死鱼的。所以哗仔经常说:给新鱼消毒,是很迷信的做法,是一种可笑的心理安慰。你很爽,感觉自己高大上,但是鱼并不爽。经过长途运输和打捞,鱼的体表粘液或多或少都会受损。这个时候,你最应该做的就是保持水质的稳定,别再用药物折腾它了。如果你的鱼缸里本来没有鱼,你的新鱼是第一批进入鱼缸的鱼,那就等你将泡袋工作完成以后,直接把观赏鱼放进鱼缸即可,无需消毒。如果你的鱼缸里原本有鱼,你的新鱼就是有可能带致病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你最好按照哗仔的“分缸检疫法”来做检疫。如果你不愿意那么麻烦,泡袋以后,直接将鱼倒入鱼缸就行,只不过,你需要默默地告诉自己:我知道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但是我心甘情愿地承担这个风险。这就是最安全的做法,也是最理性的做法。至于新鱼寄生虫的检疫工作,那和“消毒”二字无关,我会单独写一篇你文章来教大家的,敬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