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赏鱼 >> 观赏鱼的习性 >> 济南书写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为了解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现场感受现代特色农业的强劲发展势头,12月14日-15日,济南市农技中心组织召开“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会”。经精心筛选,选择普朗特草莓产业园、伟丽种业、汶南生姜种质资源库等9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涵盖种业种苗、高效粮食、高质草莓、绿色蔬菜、特色茶叶、锦鲤养殖等产业。
科技:实现全产业链特色高效
步入济南普朗特草莓产业园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田园历城都市莓乡”,由此看出历城草莓资源禀赋底蕴丰厚。作为齐鲁样板示范区,草莓产品达12.5亿元,年带动农民增收1万元。统揽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与“科”字号密不可分,科技让草莓产业特色高效。
“公司形成高端科技人才、下乡创业人才等4支人才队伍体系,是济南市农业龙头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据总经理崔刚介绍,公司通过与种植户和渠道商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积极性,重视历城草莓品牌打造和输出,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历城草莓走得更远,成功走进北上广深等大中型城市。
此外,普朗特草莓产业园建立济南市历城区数字草莓大数据中心,可以实现精准管理草莓生长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应对措施。更令人惊奇的是,接种室的一小瓶脱毒草莓原原种,经过3级体系处理竟能种植一个草莓大棚。在草莓分选车间,按照果重、糖度和成熟度等分级指标则可实现草莓产品精确分级包装。
在产业园种质资源圃,组建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项目,尤其是“设施草莓早熟高效生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产业园集草莓新品种选育、脱毒种苗和品牌化鲜果输出于一身,科技研发成效彰显,效益更加突出。
而位于济南东部的另一家省级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年繁育瓜菜种苗数量超亿株,是中国工厂化嫁接育苗的领军企业。公司坚持“科技创新、自立更生”,立足国家“种业振兴”战略,致力于“打赢民族种业翻身仗”,推进济南市“北方种业之都”建设,先后成立了山东首家种苗院士工作站、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创平台,承担多项国家及省市重点研究课题,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据介绍,伟丽公司打造“育繁推一体化”,实施“种子优先工程”,自主研发选育西甜瓜新品种。年11月,伟丽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12月又被省农业农村厅评选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总经理张伟丽介绍,他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全力延伸拓宽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健康度、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多年来制约生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东汶南建立生姜种质资源库。目前共收集保育了姜目种质资源8科17属种。其中,食用型生姜收集保存栽培种74个,筛选出适宜山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3个;收集保存药用型资源23种,已选育出适合当地开发的资源2种;收集保存观赏型种质资源59种,选育出适合当地开发的品种4个。通过多年探索建立安全保存体系,实现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为生姜产业高效发展夯实根基。
绿色: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现代化科技支撑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尤其种苗提质增效的根本,那么绿色发展则是加快高质高端高效现代农业的鲜明底色。为加快实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和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科技项目,推进“四位一体”、“畜-沼-果(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按照“一控二减三基本”基本发展目标,全面推广应用现代都市精致高效农业技术,加快减量化、清洁化、资源化生产技术集成和攻关。
项目为王。全国节水增粮增效技术推广示范区的“粮棉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节水增粮增效项目,年在章丘区刁镇小辛、请十户、董家、南芽、王官、夏侯等村庄流转近亩土地,大力推广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现流转土地全部用上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设备。济南市中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菅祥介绍,大田滴灌设备由自主创新研发设计的施肥罐、主管道、毛细管带等组成,滴灌根据农作物的需求进行水量控制。
项目主要优点是施肥方便提高肥效、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发病率和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提高产量品质。冬小麦和夏玉米种植中,此项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可节水30%-40%,节肥40%以上,有效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实现增产增收。中发农业只是济南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的典范。
12月15日上午,与会人员在明利蔬菜观摩,只见设施大棚各个角落的挂着黄蓝板和杀虫灯,到处呈现出绿意盎然的喜人景象。多年来,山东明利特色蔬菜种植合作社践行“做诚信人种良心菜”的经营宗旨和党建引领走品质化发展路径,合作社从生产源头把控蔬菜产品质量,实现基地生产的蔬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和“莱芜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以水肥一体化绿色技术为例,目前明利蔬菜基地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片区实现全覆盖,其水肥一体化成为体制规范、节本增效、绿色高效的精准化成熟管理模式。其显著特色是节约成本、提高水肥利用率、改善蔬菜产品品质,增加综合产出效益。经估算,亩均节约生产成本30%以上,提高蔬菜产品产量30%左右,同时还能减少劳动力投入。
而坐落于莱芜区长安村的利和果蔬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园区不仅实现水肥一体化全覆盖,而且以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采用发酵羊粪、大豆粉、蚯蚓粪替代化肥,生产果蔬达到绿色标准。园区被评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荣获山东省“齐鲁美丽田园”称号。
融合:新型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12月14日下午,现场观摩在唐王锦鲤产业园。唐王锦鲤是全国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基地,唐王锦鲤培育的锦鲤曾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锦鲤大赛冠军,培育的锦鲤闪耀全球。唐王锦鲤产业园目前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单体锦鲤养殖温室,面积达到平米,还建设了平方米的科研楼和锦鲤文化馆。唐王锦鲤与青岛农业大学成立唐王锦鲤研究院,与山东大学成立唐王锦鲤文化研究院,从科研、文化、技术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行业领头雁。唐王锦鲤现有锦鲤品种30多个,高级鱼余尾。
唐王锦鲤以助力济南乡村振兴为目标,从组织、文化、人才等5方面着手,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动村庄建设,提高村民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不仅如此,将历史文化和锦鲤产业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通过“六大业务板块”,把“文化+锦鲤”做大做强,促进新六产发展。
据了解,全市重点立足培育观赏鱼新兴业态,依托泉城深厚的泉水文化,将鱼文化传承融入,讲好泉水和鱼的故事。济南将依托历城唐王锦鲤、长清锦鲤小镇、槐荫英粮锦鲤、钢城鲁信锦鲤、平阴大邦观赏鱼等多个养殖大户带动全市观赏渔业产业发展。在泉城济南,不仅致力渔业发展和文化融合,还要建立通过比赛和论坛等常态化机制来宣传推动行业发展。
在泉城济南,随着茶品牌文化不断丰富拓展,尤其是山东五福茶业有限公司建设“莲花山茶旅”田园综合体,发展集茶特色种植、茶休闲采摘、炒茶制茶、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文化康养等一体的茶全产业链。
据悉,五福茶业依托“茶文化研究会”,深度挖掘繁荣发展茶道、茶艺和品茶经济,把山区农村市场的低端茶,带动提升为高中低档兼有,适合大众消费多元化特色茶。为古茶树进行围栏保护,发展茶基地旅游民宿文化,着重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绘制茶产业振兴提升的新蓝本,开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不仅如此,在中华生姜第一村东汶南村,建设“姜文化展览馆”,聚力弘扬姜文化。据称,东汶南村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水分、存储环境,成为北方姜引进种植地首选,清代汶南姜还是纳税科目,年2月全国“三辣”生产规划会在该村召开。在新时代遵循“汶南重镇姜乡溯源”,深入挖掘生姜功能文化,持续引领汶南生姜特色现代产业再上新台阶。
如今,东汶南聚焦发展“党支部+农业专家+大学生创业+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模式。汶南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亓新华介绍,以“姜”为大健康产业,着力发展“1+X”组合,种植食品加工类、保健养生类、洗化美容类、医疗卫生类、文化旅游类现代生姜,实现多用途生姜产业大发展大跨越。
人才科技资源是济南市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将继续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按照“八个一”总体要求,把此次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凝聚成强大动力,筑造科技动能引擎,聚力绿色持续发展,着力培植新型业态,进一步书写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答卷,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和建成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力量。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健通讯员魏海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