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赏鱼 >> 观赏鱼的习性 >> 大唐宰相陆希声,沉醉于江南茶园的美妙胜景
《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
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
惜取新芽旋摘煎。
译文:
农历二月,谷雨季节。春风正暖,山上人家。半坡上的茶园,已是满眼翠绿,夜晚的云雾使得茶芽充满生机。蕴含着春天味道的茶啊,最是醒酒和解渴。令人倍感珍惜的茶啊,现场摘取一些茶芽就迅速地拿去蒸焙试茶。
注:
阳羡:一指地名,今江苏宜兴。二指阳羡茶。
茗坡:茶山、茶园。
芳茗:香茶。
消渴:解渴。
旋:不久、迅速。
评榜词
《史上最美茶诗》评为第44名。此诗朴实而生动,以写实性的构图,构造了江南茶园的美妙胜景。虽无绝世文采,亦无惊世茶道,却也因为朴实生动、素朴易懂而传诵千秋。其中,诗里也体现了作者这位老茶客“漫步茶园江南春,喜摘新芽急试茶”的欣喜之情,其心生欢喜之意扑面而来。
陆希声,是典型的半隐半官。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晚唐,陆希声注定是出仕难为。虽建言预防盗贼,却没人理他,第二年就出现“王仙芝反,蔓延数十州”。虽拜宰相高位,也无力挽救,最后随着皇帝出逃秦岭。
而陆希声最出名的是隐居之地——“陆相山房”。陆希声二度辞官隐居于义兴,遍游山水名胜。观赏过太湖的日出奇景,住过铜官山的君阳洞,登过二月的茶山。后来隐居义兴颐山,煮茶煎月,幽静山居,世称其居为“陆相山房”,以环境清幽著称于史。
北宋时期,出生宜兴、高居枢密使的蒋之奇,曾盛赞“陆相山房”的幽静:“二十四桥芜没尽,溪边又有古时桥”。而明代马愈《陆相山房》更是追忆其幽:“陆君真不凡,作相秉枢轴。归来住颐山,清泉绕茅屋。空堂俨遗像,夜深萤火触。时有仙人过,题诗吊幽独。”
陆希声,一生与茶的渊源颇深。其人出生于苏州吴县(今苏州市),长期隐居义兴(今江苏宜兴),也登临过阳羡贡茶的茶山,曾出任过歙州(今安徽歙县)刺史。一生兜兜辗转,到处都是茶的身影。待红尘落尽,不过是一盏清风。
这首诗是陆希声在义兴(古称阳羡,今江苏宜兴)隐居时所作,是组诗十九首中专写茶园的一首茶诗。全诗是一首七绝,朴素简洁、清新自然,描写了在春天登上茶山的场景,以及见猎心喜摘茶煮茶的故事。
上半首写景:“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当陆希声于谷雨时节,登上茶山,来到了一个山村人家。抬眼望去,入目的半山茶园翠绿欲滴,而茶芽上还带着夜晚的露水,一片生机盎然。
陆希声所作《阳羡杂咏十九首》组诗中的“阳羡”,指的是地名,即今江苏宜兴。秦汉称阳羡县,隋唐称义兴县,宋朝称宜兴县。唐代的时候是义兴县,组诗以阳羡冠名,是怀古之意。
北宋时,义兴更名宜兴。该地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公元年,苏东坡和蒋之奇、单锡同中进士,庆贺之时约定前往宜兴游玩。此后,苏东坡多次到宜兴访友游玩,流连忘返。出于喜爱,苏东坡竟然在宜兴买了一块田,准备就在那里养老。
当地所出的“阳羡茶”更是蜚声大唐,是唐代著名贡茶区之一。约在公元-年,李栖筠担任常州刺史期间,遇山僧进茶,经来访的陆羽品鉴为绝世佳茗,遂献于唐代宗李豫,定为贡茶阳羡茶。
此后不久,于年设立大唐贡茶院,主要生产紫笋茶和阳羡茶。可以说,陆羽的推荐和阳羡贡茶的诞生,大大促进了大唐贡茶院的设立。
阳羡茶约始于汉,盛于唐,极于明。唐代卢仝在有“千古第一茶诗”之称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曾经盛赞:“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此后当宜兴紫砂茶壶蜚声天下,已是明朝之时。
阳春三月试新茶之风,约起于唐朝。嗜茶的文人茶客,将试新茶视为人生乐事。此后,更是流行于宋明,至今绵延不绝。
下半首写情:“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陆希声不由感叹:这是蕴含着春天味道的茶啊!不仅能醒酒,更是解渴。于是,带着倍感珍惜心情,现场摘取茶芽,然后迅速地拿去蒸焙试茶。
关于“消渴”,此处当指本义解渴,而不是“糖尿病”。
现场摘茶制作并品饮,非常具有生活情趣,极具悠闲淡泊之意境。一个“惜”字,体现了诗人的爱惜之意,也体现了当时阳羡贡茶的珍贵。爱茶之意,溢于言表;尝茶之心,溢于诗外。
关于“摘煎”,应该是野外煎茶法,而不是鲜叶煮茶或炒青泡茶。陆希声春临茶园,不胜欣喜,于是也好好地尝试了一下茶圣陆羽当年的野外煎茶法。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早就向大家介绍了野外试新茶的玩法。《茶经》九之略:“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干之。”
从文中可见,在野外试新茶时,直接摘取茶芽,然后蒸茶、捣茶、焙干,就可以开始煎茶了。这就是针对野外环境的简易煎茶法了,至于二十四器、煎茶法都可以简化了。甚至于,连野外饮茶的环境,茶圣都帮你想好了——“松间石上,瞰泉临涧”。
此诗真正的微妙之处,在于诗外。摘录关键词如下:唐朝、宰相、江南、阳羡、茶园、春茶、旋摘煎等等。是不是发现了什么?那个时候,《茶经》已风行大唐,煎茶法蔚为主流茶法,饮茶已经是文人和朝廷都追捧的高雅之道。在唐宋时期,文官若不善茶,等于是没文化的代名词。
陆希声出身官宦书香世家,更是出自吴县(今苏州市),自小倍受文化与茶事的熏陶。是以,身为大唐宰相,也是精于茶事,甚以为喜。陆希声的《茗坡》,是茶史上很有名的一首茶诗。但是在当下的中国,却遭受几无人知的冷遇,却是令人唏嘘不已。
人类的茶文明堪称伟大,华夏的茶文化堪称深远。但当茶文化的流传已经十去八九时,当下的传承却是任重道远。当茶产业的数字步步攀升时,却盼望谁来负重前行?当人类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欢欣鼓舞时,人类精神文明的走向又该托付何处?
逍遥哥《茗坡茶诗趣解》
农历二月春风闲,山上人家谷雨天。
尝闻夜雾蕴风华,半坡茶园翠绿鲜。
惜取新芽贵如玉,轻摘慢焙共月煎。
最是醒酒兼解渴,更欲乘风作茶仙。
陆希声《山居即事二首》
君山苍翠接青冥,东走洮湖上洞庭。
茅屋向阳梳白发,竹窗深夜诵丹经。
涌泉回泬鱼龙气,怪石惊腾鸟兽形。
为问前时金马客,此焉还作少微星。
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膻腥。
满川风物供高枕,四合云山借画屏。
五鹿归来惊岳岳,孤鸿飞去入冥冥。
君阳遁叟何为乐,一炷清香两卷经。
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
君阳山下足春风,
满谷仙桃照水红。
何必武陵源上去,
涧边好过落花中。
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梅花坞》
冻蕊凝香色艳新,
小山深坞伴幽人。
知君有意凌寒色,
羞共千花一样春。
陆希声(?~年),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唐代政治家、诗人、书法家、茶人。历任右拾遗、歙州刺史、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太子少师等职。极具家学渊源,祖上多任宰相、工部尚书、诗人等。
史载其人“工诗,善书法,好茶饮”。其实陆希声尤为博学,研究著述《周易》《春秋》《道德经》甚多。如:《新唐书·艺文志》录其《周易传》二卷、《春秋通例》三卷、《道德经传》四卷、《颐山诗》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录其《易传解说》一卷、《微旨》三卷。可惜著作佚失,今仅存诗22首。
——摘自《史上最美茶诗》,逍遥哥编著。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二合一版本,含《茶的核心思想》)、《史上最美茶诗》,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即将出版。
《人类茶简史》:全球饮茶者的“入门第一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一览数千年浩瀚神奇的人类茶文明,号称是最通俗又最有历史高度的茶史书籍。从诞生到起源,从发展到兴盛,从普通饮品到精神世界,从极致到简化,从衰弱到全球化,一览伟大恢弘的数千年茶叶发展史。
《茶道之书》:史上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茶道哲学形成与发展史的茶道专著,全书15万余字,内含古文数篇。该书深刻挖掘人类茶道思想哲学的形成基础、雏形、诞生、发展流派、茶道思想及茶美学,更是深入探索茶道哲学的本质与各阶段茶道思想内涵的原创型著作。
《史上最美茶诗》:这是一部囊括世界经典茶诗的茶诗集,全书28万字,文档页数页。该书遴选了全球一万多首茶诗中最具代表性的首茶诗,包括了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国的经典茶诗。每首茶诗进行注释、翻译和赏析,并于其中阐述了创作背景、人生旅程以及灿烂辉煌的茶文化知识。而浪漫和诗意,是这部茶诗集天生就有的独特魅力。
《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深入挖掘人类茶史上熠熠生辉的十位茶史巨星,寻找活灵活现的人生历程,更是尝试发掘巨星生命中的孤独与探索。书中寻找与分析历史人物在茶领域的重要探索,尝试以有趣的角度娓娓道来。有趣的历史,有趣的探索。
《人类茶简史》独家授权音频书,已于年4月6日起在“喜马拉雅”正式播出,欢迎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