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赏鱼 >> 观赏鱼的形状 >> 观赏鱼吃多了会被撑死吗谣言还是真相看这里
很多初涉观赏鱼圈的水族爱好者们都希望自己的鱼儿能茁壮成长,买最好的鱼粮,一天数不清次数的投喂,而且每次投喂量还不小,生怕自己的鱼儿吃不饱。
可是这样的情况往往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死鱼的情况发生。尤其是以能吃能拉的金鱼、鹦鹉鱼这样的情况最为普遍。看着自己心爱的鱼儿死掉实在是让人惋惜。
一般水族店老板在售卖这些鱼的时候往往都会告诉水族新人们,鱼都是直肠子,要控制好投食量,尤其是像金鱼、鹦鹉鱼这种像是永远都吃不饱的样子的鱼更要少喂,否则很容易被撑死。
这种话也在相当多的水族玩家们之间广泛流传。毕竟死掉的观赏鱼通常都会是肚子鼓鼓的,表面上看上去像极了因为饲料吃多后消化不良而撑死的样子。而且听从有经验的水族玩家们给新手们提出少喂食的规劝后,往往鱼缸里死鱼的情况就不再发生了!看来养鱼一定要少喂,否则会被吃撑死的确是一条经验之谈。
事实会是这样吗?老青年曾经也是认为这个经验之谈无比正确毫无异议。随着老青年养鱼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慢慢发现自己投喂鱼食的量不比以前喂死鱼的时候少,可为什么现在就不死鱼了呢?而且通常发生撑死鱼的情况一般都是发生在养鱼新手的身上,养鱼老炮儿们哪怕是新入缸的观赏鱼喂的比新手还多但是人家的鱼依然健康,莫非是这些鱼火眼金睛见人下菜碟?
老青年经过严谨的验证,在这里要给大家辟谣,观赏鱼喂多了会被撑死这种看似经验的结论绝对是谣言!今天老青年就在百家号的短文里剥开迷雾,让真相暴露给大家。
水族店老板或者养鱼老炮儿们告诉新人们观赏鱼都是直肠子,这句话说得没错。所谓的直肠子并不是说肠子从口器直连到排泄孔,鱼儿的肠道还是要在腹腔中有多个回环的,否则就那么一点肠道距离那可真就是成了前面吃后面拉的造粪机了。
绝大多数的鱼类和近乎所有的观赏鱼类都是属于没有胃部器官的这种生理结构,食物由于没有胃这个暂存器官,所以鱼儿的饱腹感就弱化得多,给人的感觉就是它们一直是没饥没饿不停的摄食。
但是实际上即便没有胃部器官,鱼儿还是存在着饱腹感的,只不过并不会像哺乳动物那样传递快速表现明显。细心的水族玩家会发现如果你投喂的饲料过多或者适口性较差的话,即便是来者不拒的地图、鹦鹉也会在鱼缸中留下很多残饵的。
既然鱼儿存在着饱腹感,那么随着摄食时间的延长,鱼儿最后还是会停止进食的。这与鱼儿会无休无止的摄食结论存在着矛盾。
那会不会是短时间内的大量摄食而饱腹感传递给鱼儿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导致消化不良撑死的呢?
老青年也曾经一度认为会是这样,直到后来多次拿鱼友的撑死鱼进行解剖查验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所谓撑死的观赏鱼虽然肚子较大,但通常都是死亡后整体细菌腐败导致腹腔胀气引起的。而且在我解剖过的所谓撑死鱼的肠道中没有发现一条鱼的肠道里是食糜完全充盈的状态,绝大多数鱼都是肠道中后段存在正常量的状态,这种情况完全推翻了之前的假设。
另外一个比较存疑的现象就是撑死鱼现象基本都是发生在水族新手们身上,而且又多集中在金鱼的品种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老青年发现水族新手们养鱼通常都是一个裸缸就想养遍天下所有的鱼。不管所养的鱼种适合不适合自己的硬件条件,先买回来再说。最多是再听水族老板的建议再加个气泵打氧增加一下水中溶氧度。
把这些现象一一联系起来,相信不用老青年讲解大家也都发现了问题所在了吧。过量的投喂给观赏鱼,鱼儿吃不下留下残饵,没有充分的过滤循环系统,水中异养菌分解有机物,腐败菌大量消耗氧气,消化系统崩溃,水质严重破坏,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一环扣一环,步步是杀招,即便是身强体壮的战神级观赏鱼不死也悬了。
金鱼由于特殊的体态和观赏角度加上传统古法养殖的惯性思维,往往让水族新人们以为一个圆缸加上死水就能养好它。过小的鱼缸和水体,加上过量的投喂,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就会很快破坏硝化系统的平衡,死鱼也就在所难免了。
而热带鱼通常是饲养在带有过滤系统的水族箱中,这会加强硝化系统的能力,所以撑死鱼现象就少了很多。当然像饲养地图和鹦鹉鱼这种情况,过量投喂的最终结果也会和金鱼一样,只是地图鱼的耐受能力要强于鹦鹉鱼,加上鹦鹉鱼普遍饲养在高温环境下,鱼缸内生物的耗氧量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所以先挂掉的肯定就是鹦鹉鱼了。
现在关于多喂鱼会把鱼撑死的疑问终于真相大白了吧。老青年建议那些没有过滤系统的裸缸养鱼玩家们,养鱼的时候不能太教条,不能因为害怕喂多了引起残饵败坏水质就掐着肚子喂鱼,虽然鱼儿饿上数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长期饥饿状态下鱼儿肯定状态也不会好。平日喂食后注意清理残饵,适时换水保持水质稳定,裸缸死水一样能把鱼儿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