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赏鱼 >> 观赏鱼的繁衍 >> 夏至已到,小心观赏鱼疾病的死灰复燃
过了一个轻松愉快地五一假期,老青年翻看日历发现不知不觉中年的夏至已到。对于观赏鱼来说,这个阶段往往是大多数品种的鱼儿发情繁殖的时期,让鱼儿在自己的鱼缸中开枝散叶往往都会带给大家一定的满足感。但是这个季节也最容易爆发疾病,当满怀的希望遇到恼人的疾病的时候,往往会给鱼友带来沉重的打击。
老青年和很多水族同好们一样,在这个春夏交替的季节中特备注意鱼缸的水体环境。因为绝大多数的鱼病都是由于水体环境所致,这句话有些老生常谈,但是却是我一直强调的重点中的重点。结合这些天来与网友的交流中发现观赏鱼爆发疾病的情况,今天咱们就聊一聊在春末夏初的时候我们该注意哪些观赏鱼疾病的爆发以及防治方法。
这个阶段最容易爆发的三种疾病是白点病、水霉病以及出血病。
1、白点病
众所周知,白点病是由于小瓜虫引起的外寄感染类疾病。白点病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投喂不洁活食携带的小瓜虫引起的,它们可以寄生在鱼体体表的各处,大多数是寄生在体表,鱼鳍等处,甚至可以寄生在鱼鳃和口腔内。小瓜虫的寄生卵囊呈现白色,所以我们观察发病的鱼体可见多处的不规则分布的小白点,也就是俗称的白点病。
通常轻微感染白点病的观赏鱼的病死率不大,表现多为通常食欲不振,如果通过及时治疗会很快痊愈。但是在缺乏或不当治疗条件下,严重感染的情况下会引起组织充血,继发细菌或霉菌感染,这种情况下极其容易造成鱼缸内大批鱼儿死亡。
一般来说鱼儿感染小瓜虫的时候通常在鱼体和鱼身上出现少量的小白点,鱼儿开始游动能力减弱,部分鱼儿出现呆滞的情况,但大多数鱼儿会偶有用鱼体蹭缸等动作。极早发现鱼儿的这些症状对于治疗白点病来说至关重要。
在治疗方法上,由于常规鱼药只能杀死活体成虫,而对于寄生在鱼体体表的卵囊幼虫来说杀灭效果并不好。一般来说,通过升温来促进卵囊中的小瓜虫幼虫发育成熟脱离鱼体,即可减轻鱼儿的负担。但是一定要配合用药来杀灭成虫,否则成虫在鱼缸中繁殖会继发感染其他健康的鱼儿。
对于杀灭小瓜虫的药物老青年建议没有丰富治疗经验的鱼友们还是去水族店或者网上去购买正规的水族药品,那些剑走偏锋采用敌百虫、孔雀石绿等来杀虫的方法需要严格的浓度控制,只适合一些民间高人,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把鱼儿毒死。
2、水霉病
水霉病在这个季节是仅次于白点病爆发的疾病。鱼儿为什么会产生水霉病,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懒!这个懒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懒得换水,懒得维护,懒得动脑……甚至可以逆向追溯到最初的鱼缸过滤的选择和设计上!
虽然这么多“懒”的因素导致最终的水霉的结果,实际上如果能够在日常维护中做到一个“勤”字就能摆脱水霉的困扰。大多数霉菌感染都是由于水质败坏所引起,而一个鱼缸中一旦养了鱼,之前的缸体大小、过滤设计、滤材选择等等再去改动的余地已经不多,如果我们不能坚持勤奋地换水来维护水质,尤其是有着明显缺陷的水体环境对于观赏鱼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生存挑战的恶魔之地,鱼儿不患病几乎不可能。
其实老青年最想说的是在养鱼之前最好想好自己所要养的观赏鱼品种,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所需的水体环境等各种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来设计鱼缸大小和过滤形式,选择适合的滤材以及灯具等等,这样操作下来会省去后期维护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可惜有太多的鱼友都是后知后觉甚至浑然不知!还是那句话,当脑力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我们只能靠体力来解决。
水霉病通常是由于真菌类致病菌感染鱼体的组织,易发部位多为鱼鳍以及受伤的体表部位,形成灰白色薄膜状或者棉絮状的赘生菌丝覆盖物。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种类因为菌种的不同而引起的症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也就衍生出了民间所谓的白毛病、水棉病、腐皮病等等,其实这些症状都是属于真菌类感染,在治疗方向上我们一定不要弄错。
水霉病的治疗相对于白点病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而且由于霉菌的超强的声粗能力和对药物的耐受力,往往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全范围的治疗。药物选择上建议采用杀灭真菌类的水族药物+常规杀菌消毒药物(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即可。记住单纯使用杀灭细菌类药物对于水霉病没有效果!民间常用土方法是甲基蓝或者土霉素药浴,由于这两种物质一个属于工业染料一个属于常规药物且药性温和,比较适合一些想挑战常规的鱼友,即便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新手使用也不容易出现意外。
3、出血病
引起出血病的情况有很多种,但是在这个季节的出血病和小瓜虫一样大多数是因为外寄感染所引起的。造成鱼儿出血病的原因是投喂活食中存在车轮虫等外寄生虫引起鱼体的出血症状。
这里以车轮虫为例(为什么举车轮虫为例?是因为很多捞淡水水蚤喂鱼的玩家经常会遇到这种状况),如果在鱼缸中发现投喂的鱼虫中有如碟帽形状大小和水蚤相似的小虫一定要小心!它们在水中运动方式很特别,运动犹如转动的车轮一样螺旋旋转,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车轮虫。
车轮虫可以是大多数鱼儿的食物,但是它也不是完全任人鱼肉的家伙,它在水中会寻找机会吸附在鱼体上。而且一旦吸附上之后就会刺破鱼体表皮引起组织充血发炎,在鱼体的尾部、鱼鳍等处较为明显,充血的部位就像是出血一样,也就是俗称的出血病。
虽然这种出血病看似很吓人,实际上只需要简单的杀虫药物即可做到药到病除。因为车轮虫主要是成虫寄生在鱼体组织,而且虽然它们能利用口器将身体深入到寄生鱼体的组织内部,但是由于它们没有像小瓜虫那样的囊膜保护,所以一般采用连续三天的外寄杀虫药物就能够做到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