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

儿时的游戏如今的回忆,知道这些蝉的学名吗

发布时间:2023/6/16 15:15:11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各位鱼友大家好!有任何观赏鱼饲养问题,可直接全网搜索养鱼老道及关键词,让我们轻轻松松养水、快快乐乐养鱼。

每到这个时候,大约就是阳历的七月初,我们就可以到野外捕捉金蝉子了,虽然现在的数量很少,或许玩的就是一种儿时的回忆吧。

依稀记得有三四种吧,我们当地这里

最早出现的,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学名应该是蟪蛄,如上图所示,它们的个体很小、灰不溜秋的,叫声也不大,算是我们这里个体最小的蝉了,叫声滋滋的,当地叫作小麦滋。

比它稍大点的,就是蒙古寒蝉了,现在正当时,正在树上哇哇地叫呢,我们当地叫作哇悠哇。

作为七零后,小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关于知了的歌谣:

哇悠哇悠哇,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不知道对此歌谣有印象的朋友,现在还有多少呢?这里说的就是蒙古寒蝉。

蒙古寒蝉体表带点绿色,腹部有类似于银粉的东西,性格比较鸡贼,很难捕捉,稍微有点动静,立刻展翅就飞,警惕性非常的高。

还有一种个体最大的,现在并没有大量出现,应该在七月中旬以后,学名叫黑蚱蝉,我们当地叫马嘎子。

这东西个体最大,叫声嘹亮,但是,个性却很傻,呆头呆脑的。

即使有人靠近了,也不知道躲藏,最多就是立即停止歌唱,只要稍微停歇一会,它们就会高歌如初,如果把它捕捉到袋子里,那就是没命地叫啊,能把耳朵震得嗡嗡的。

另外还有一种,我的印象中,应该叫作福得喽,就是这个叫声,福得喽、福得喽……不知道学名叫啥,个体在蟪蛄和蒙古寒蝉之间,也是黄灰色的。

捕捉它们的方法也很有意思

最早的时候,都是使用面筋和竹竿捕捉这些蝉的,就是把白面加水不断搓揉,最后得到的那个面筋,很有黏性,把它粘在竹竿上,发现树上的蝉了,轻轻靠近它的翅膀,只要它一动弹或者一起飞,就被黏住了,尤其是黑蚱蝉,最容易捕捉。

然后就乌尔瓦拉得下来了,狠命地扇动着另一只翅膀,然后狠命地叫着。

那个年代蝉很多,特别是香椿树,一个小小的树枝上会有五六只、七八只蝉在排队,有可能它们自己就撞到面筋上了,还有可能,一个面筋上粘了两只,那个时候是最开心的。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是用面筋把十几只马嘎子粘在一起,排成一排,让它们在炕上爬,嘴里还喊着一二一,一二一……

后来就出现了叫作小手的东西,小孩子玩得,有弹性有黏性,用它就省事多了,不用和面了。

捉老猴才是最有意思的

咱就不用说捉老猴多有意思了,学名就是金蝉子。我们当地叫作老猴,或者知了猴。

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时候的夏季傍晚,只要发现大树下的泥地上有个洞,甭管它大洞小洞,自己是非要看上两眼的,先是围着洞口仔细地瞅,转着圈地瞅,然后再找个树枝抠上它几下,如果不掘出点东西来,那就不算事啊。

后来才有了把胶带缠在树上的举动,捕捉金蝉子就简单了。

直到现在,走在马路边,如果看到树上有个蝉蜕,那还得停下来仔细看看,或者用手摸一下,哦,是空壳啊,这才算完事……

再就是这个东西,那可是高蛋白啊,炸着吃特香,绝对的美味。

可惜的是,家里除了我,没人爱吃,连我儿子也一口不吃,不知道这算是人类文明进化了,还是退化了呢?

可以喂鱼吗?我还真喂过,那可是疯抢一口一个

蝉的成虫我也喂过鱼,老猴也喂过,刚蜕皮的也喂过,大部分喂给了招财猫、银龙、金龙等大型热带鱼,基本上都是一口一个。

不过这东西现如今比较金贵,很少有人拿来喂鱼了。

那时候也不是经常投喂,只是偶尔那么一两次,投喂的数量也不多,观赏鱼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这东西本来也不适合多喂,弄不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不知道这篇文章能不能把我们带回童年,勾起我们儿时的回忆?

各位朋友们的当地,还有其他蝉类的品种,或者不同叫法吗?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2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