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

为文化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3/11/30 13:33:22   
确诊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107/4553220.html
人民日报

作者王珏徐安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需要青年一代的赓续传承。如今,在田野考古的一线,在非遗传承的队伍中,在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的岗位上,活跃着越来越多青春的身影,他们守正创新,以青春的智慧和力量让古老和年轻携手、传统与现代融合。——编者刘思洋:透过展览这扇窗,吸引更多观众静心观赏从初入文博行业,到将其视为值得奋斗终身的事业,刘思洋用了3年时间。年出生的刘思洋,是土生土长的河北承德人。年,刘思洋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毕业,年,带着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心,他进入了承德博物馆展览部工作。《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避暑山庄》是刘思洋参与的第一个大型展览。许多珍贵文物在展览中首次亮相。“这次展览对我触动很大。”刘思洋回忆道,“策展工作除了能够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之外,还能将文物的故事生动地展示给观众,能带来满满的成就感。”与宏大的历史类展览不同,展览《光阴的故事》以老照片、老物件、绘画作品、场景搭建、视频播放等形式还原城市记忆。刘思洋作为负责人之一,从文字大纲、形式设计,到落地施工、布展工作,都参与具体的统筹协调,“真正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展览引领观众穿越时空隧道,感受近半个世纪岁月长河中,承德人奋斗与探索的历程。随着策展工作的深入,刘思洋对承德历史的认知也在加深:“这是工作中的意外收获,拾起有关家乡的记忆,以承德人的身份营造城市的文化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思洋的策展工作渐入佳境。承德博物馆从起初的不知名、约不满,到如今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周末场场约满,刘思洋见证了博物馆的成长。3年来,刘思洋参与了大大小小近20个展览的策展、布展工作,每一次策展,对他而言都是新奇的体验。“展览是博物馆的一扇窗,一扇窗户开好了,观众才能看到更多风景。”刘思洋说。时光无言,在与文物的朝夕相处中,刘思洋有了更多时间去沉淀自己。“策展人就像是开窗人,在生活节奏加速的现代社会,我希望策划更多能够吸引观众静心观赏的展览。”刘思洋说。杨吴佳:不断提升讲解技巧,更好传播越剧文化“欢迎大家来到越剧博物馆。”随着00后讲解员杨吴佳的讲解,观众进入拥有3万多件越剧文物、史料的越剧博物馆新馆,了解越剧诞生、发展、繁荣的历程。位于浙江绍兴嵊州甘霖镇施家岙村的越剧博物馆新馆于今年5月18日正式开放。杨吴佳的工作就是将越剧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杨吴佳出生在越剧故乡嵊州,越剧文化已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杨吴佳就读的城南小学,设有越剧课堂、越韵早操。和越剧的缘分,似乎早就注定。博物馆新馆筹备期间,杨吴佳成为馆里的志愿者,引导游客、维持秩序、前台咨询……工作虽然琐碎,却是熟悉和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今年年初,杨吴佳正式成为一名讲解员。对她而言,即便从小听越剧、唱越剧,但讲好越剧的故事,并非易事。介绍场馆布局、梳理历史脉络、体验越剧艺术,初入馆时,杨吴佳就熟悉了这套讲解流程,但她希望,能有更好讲解方式呈现给观众。以越剧等传统戏曲为主题的博物馆,可以是“唱出来的博物馆”。杨吴佳把越剧唱段融入讲解中,将唱腔与展出的图片、乐器结合。在田头歌唱时期,农民们农闲时间围坐一起,见人唱人、见物唱物。说到这,杨吴佳会唱起:“日出东方红黝黝,长工短工上田头。”到了女子越剧时期,越剧发展得更加成熟,“官人你好比天上月”,杨吴佳唱道,曲调婉转圆润。讲解不是闭门造车,重视游客的感受才能讲好故事。讲解过程中,杨吴佳会细致观察游客的神态,来判断游客的兴趣点和疑惑处,进而调整讲解内容。在越剧博物馆的一方展柜里,摆放着一件不起眼的包头。这是清末越剧艺人所用的发饰,游客一般不太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656.html

------分隔线----------------------------